“巨石玻纤智造、捷泰新能源两大项目落地,是我们县招商引资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百亿级重大项目!”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招商办工作人员高兴地介绍,“重大项目接二连三,我们干劲满满。”
(资料图片)
中国巨石淮安涟水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央广网发 陈志远 摄)
近日,涟水县在2023年全市一季度县区项目考核中,成为总分第一的淮安重特大项目攻坚季度优秀县区。
涟水县火热的建设只是淮安近年来产业突破的一个侧影。2023年一季度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从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全市新签约的“亿元以上项目”突破1000个,其中签约7个百亿级项目,实现历史突破。
记者走访淮安多个区县重大项目现场,探索“淮安样本”,找寻城市发展突围与自我突破的可复制经验。
一问:新时代淮安需要什么样的重大项目?
2月8日,中国巨石淮安涟水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奠基暨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制造基地,拉开2023年淮安重特大项目建设大幕。
这个“五一”之前,捷泰新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阶段性成果让人振奋。
建设中的捷泰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生产厂房(央广网发 陈志远 摄)
“重”磅“涟”连让涟水县相关工作人员兴奋不已,“其他地区的百亿级产业是从‘0’到‘1’,我们则是从‘9’(酒)到‘3’。”涟水县由本地百亿级酒企跨越到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大大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除了产业效益,项目也带来了产业效应,带动了产业链招商,对于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曾经,苏北地区因为发展的“冲动”,承接了一些其他地区淘汰下来的污染企业、夕阳产业。如今,淮安等苏北城市早已转变思想,将视线投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业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科技创新,发掘新动能、新空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50家发展到6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5家发展到2104家。
传统行业也要推进智改数转,做行业首个“灯塔工厂”,成为数字化制造示范者,中天钢铁与淮安淮阴区一拍即合。
记者在车间里看到,年轻人围在显示屏前调控数据,工业机器人“摩拳擦掌”在轨道上反复练习,钢铁行业也突破性地用上立体车间,一派火热场景。中天钢铁集团超高强精品钢帘线项目是淮安市首个投资超20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也在淮安完成多个“行业突破”。
中天钢铁淮安项目车间里,工作人员调试工业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王姝姝 摄)
“淮安项目规模庞大、产品组合复杂,同时在智能化、数字化、节能环保方面也走在前列,一些做法还是行业首例。”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盛荣生表示,希望借该项目改写产业格局,引领行业发展。
未来让人振奋!被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淮安?盛荣生给出6个字:“温情、真情、热情”。
“同类型24万吨产能建设时间在3年左右,淮安不到一年就建成投产,刷新了行业建设速度。”记者采访淮阴区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主任张文博时,听到了很多特别的数字——“四最”“101%优质服务”“0.5个工作日办理”等。
淮安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变成一串串让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产生了令人咋舌的“淮安速度”:中天钢铁项目签约到开工不到100天,捷泰新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缩至51天,百亿级天合光能项目实现开工仅32天……
淮安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变成一个个新增和追加的重大项目、一个个冲击行业的“淮安基地”:“全球风电齿轮传动领域领军企业”南高齿、“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前景广阔;“全球第一大印刷线路板生产企业”鹏鼎控股、“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敏实集团扎根淮安、追加投资。
二问:如何找准优势突围苏北?
工程车辆来回穿梭,黄码港提升工程正在火热推进。建成后,黄码港将成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单体投资最大、泊位最多的内河港口,年吞吐量将达1500万吨,并具有港产联动和苏北内河唯一的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两大特色。
淮安清江浦区黄码港建设规划沙盘模型(央广网发 陈志远 摄)
苏北五市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徐州、盐城优势明显,宿迁、连云港奋起直追。2022年GDP百强城市中,宿迁和连云港的突破,标志着江苏13市全部跃过4000亿元大关。要在江苏拼“成绩单”,确实“压力山大”。机遇与挑战并存,淮安站在时代的风口,该如何完成突破?
作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淮安的水运成为眼前一亮的“变量”,也成为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镇镇长周青龙介绍,2021年世界500强、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益海嘉里项目落地黄码港,产值将超百亿。黄码镇围绕产业定位,积极招引食品深加工项目和粮油生产头部企业。
端着“金饭碗”的淮安思虑再三,对项目招引慎之又慎,如今真的装满了粮食。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推动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发挥临近淮安“水上立交”项目的区位优势,打通了内河和海港的连接线路,实现水运的能级跃升。
建设中的淮安清江浦区黄码港(央广网发 陈志远 摄)
一条运河贯通南北,曾经是南北交通咽喉的淮安立于漕粮中转的中心位置,实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繁华图景。
千年漕运再现风华,如今黄码港站在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的“十字路口”,打造内河航运、以港兴产的发展样板。
2017年实现“亿吨大港”目标;2022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持续位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
与此同时,高铁贯通、涟水国际机场,水陆空的全线畅通,淮安的区位条件和战略优势正失而复得。
淮安市铁路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客商来一趟不容易,现在吃过晚饭回南京、回上海也来得及。”无疑让落地淮安的企业和落户人才少了很多顾虑。
运河开放兼容、勇往直前的基因刻入淮安骨血。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名片,独一无二的淮安跃然眼前,悠久的历史文化释放活力——中国淮安第二届淮河华商大会、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淮安以文化为媒介,扩大对外开放,展示优良的营商环境,受到各方关注。
三问:如何跳出苏北跨越赶超?
江苏各市已是“高手如林”,放眼长三角,面向全国,龙争虎斗中淮安凭何能有一争之力?金湖县给了记者一个惊喜——2020年8月28日,这里诞生了全国首个工程建设项目“五证联发”。
今年3月17日,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南高齿”)第10万台风电主齿轮箱在淮安市金湖县顺利下线,至今想来,南高齿高级总监陈勇还很激动:“里程碑!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全球份额30%。”
“而且我们的一期开工到投产用时不到8个月。”更让陈勇津津乐道的是,“这个项目从洽谈到签约用时54天,五证联发用时38天。”
38天是什么速度?金湖县行政审批局代办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从土地挂牌到公示结束需要37天,之后才能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各类规划许可审批流程通常耗时半年。
惊人的“淮安速度”背后是金湖县将工作前置,压缩时间的同时强调规范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淮安样板”。
南高齿淮安项目(央广网记者 王姝姝 摄)
除了敢为人先地通过创新制度来优化营商环境,淮安也通过提高对外通达水平,提升城市能级。近年来,淮安与南京、苏州等城市携手向前,苏南苏北共享发展。这从淮安与昆山台资企业合作上可见一斑。
2019年,淮昆签署《共同建设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框架协议》,引导昆山等地有转移、扩张需求的台企优先向淮安转移集聚。
2022年,淮安与昆山梳理近30条可复制、可操作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市场化跨区域合作共建。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并不是一句口号。近年来,淮安市累计设立台资项目1400多个,占全市利用外资的“半壁江山”。
有意思的是,因为昆山一家面粉企业,淮安还招引到了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淮安市商务局副局长施爱军生动讲述了淮安用“镜头里的10分钟”推进招商进程的故事。
通过对接过的面粉企业,淮安了解到其上游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有项目需求。当然,项目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一次博览会上,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现场接受采访时,淮安招商人员抓住其中10分钟空闲时间,主动上前推介淮安。这一幕也被镜头记录了下来。“通过前前后后四年的跟进,我们终于拿下了这个重特大项目。”施爱军感慨。
淮安用耐心、细心、真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淮安将四个驻外招商办事处就地转化为招商分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并增加了苏州地区。如今这些驻地分局将大量招商信息向淮安各街镇输送。
走出去“开疆拓土”,在重点城市建“人才飞地”,以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为靶向,吸收人才、技术资源为己所用;引进来“落地生根”,优化营商环境,聚合以龙头企业引领新时代产业集群,跨越赶超、打开局面。淮安“后浪”澎湃,立于潮头展宏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