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四方路市集摊位鳞次栉比。邢志峰 摄
■“五一”假期,青岛历史城区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
(相关资料图)
■“五一”假期,海誓山盟广场人头攒动。邢志峰 摄
■在青岛历史城区开展的上街里·逛春天旅游艺术季,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王雷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推进正酣。记者从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2023年度建设任务中,历史城区17个项目、100个单项工程正在施工,邮轮港区7个项目正在施工。同时正在开展项目设计与施工质量“双精细化”行动,提升建筑设计方案,组织巡查已完工项目190栋建筑,聚力品质提升。随着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建设的推进,新业态和新项目不断引入。目前,历史城区共引入餐饮美食、精品住宿、文化体验、创意零售、休闲娱乐五大类210个业态项目,其中餐饮美食类项目104个,精品住宿类项目14个,文化体验类项目29个,创意零售类项目37个,休闲娱乐类项目8个,产业办公、金融服务类项目18个。
老味道:力求让老里院“原汁原味”
“有段时间没来历史城区了,小时候那会儿经常‘上街里’,后来就来得少了。如今再来逛,变化很大,久违的热闹又回来了。”市民李静说,青岛人对历史城区有感情,游客觉得历史城区有特色,历史城区应该焕发新光彩。在采访过程中,多数市民和李静有着同样的共识:历史城区既承载着青岛人的记忆,又是青岛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历史城区要不断续写新故事,才能既发挥文化底蕴,又展示城市魅力。
今年4月底,位于潍县路19号的太兴里首批商户开业,标志着青岛最大里院综合体更新后正式启用。潍县路19号改造更新项目是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重要的地标性建筑,自修缮以来广受市民关注。“潍县路19号是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现存风貌建筑中价值要素最多、保护最完整、元素最齐全的里院群落。为让老建筑重焕生机,施工过程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修旧如初,最大保留、最小干预’的原则开展,力求让老里院‘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据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围绕“创意美食空间”“美学社交空间”和“微醺主题街区”三大主题定位,将打造青岛最具时尚活力的里院商业综合体。目前,南区开业项目9个,“五一”假期期间首批商户入驻开业,游客络绎不绝。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山东省第一部规范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施行,让历史城区“焕新”有了法治保障。
新机遇:统筹谋划业态更新
眼下,历史城区的多元业态对文化旅游的带动效果已初步显现:既涌现出南枝小馆、致璞咖啡、青啤1903、荷田水铺等网红餐饮品牌,又传承了春和楼、苟不理、宜今兴等老字号品牌,还出新了安娜别墅、失物招领、城市花坊、小岛日记等文化体验店,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离青岛火车站不远处,“烟火气”升腾的银鱼巷片区,已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片区以网红餐饮、潮玩零售等时尚体验项目重点布局,集聚25家原创品牌,目前日均客流约4000人。“老建筑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替代的,这是它能带来流量的魅力所在。我们也正在做一些文化衍生品,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里。”“90后”青岛小嫚陈一达是南枝小馆的主理人,也是银鱼巷片区第一个入驻的商家。她表示,很高兴看到老街区更新后进驻了许多新业态,带来新的生机和不一样的文化碰撞。
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伊始,青岛历史城区就已频频“出圈”“刷屏”,但从“网红”到“长红”,道阻且长。据了解,青岛将结合业态现状,将历史城区划定17个业态片区,提高业态引入标准,严把业态项目质量关,加快餐饮、演艺、住宿等聚人气业态落位步伐。加快推动黄岛路、即墨路等10条重点街路开街运营,平康五里、骏业里等20个重点里院开业运营,力争全年新增开业运营面积10万平方米。以市场为依据,引入专业公司为游客“精准画像”,鼓励推动夜间和淡季消费。建立包括业态引进、落地、评估、退出等在内的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业态项目迭代更新。
同时,按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持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重点推动劈柴院、栈桥地下通道等10处游客中心建设提升,推动劈柴院、曲阜路等20处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建立移动厕所补充机制,完成核心区域内旅游导览标识系统设计安装,完善景区标识系统图文展示。编辑多语种导游讲解词,组建多样化讲解服务团队,建立智慧讲解体系。统筹做好历史城区博物馆体系调研,推动王统照故居等5处名人故居开馆运营,完成4处名人故居征收工作。完善历史城区运营体系,强化诚信经营、食品安全、纠纷处理、公共卫生等旅游秩序规范管理。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