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2月21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报告,2022年上半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首都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4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都圈”是近些年提出的全新概念。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圈层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今年的北京市两会再次明确,着力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何为“首都圈”?根据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构成。
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穆鹏曾对“首都圈”的三个圈层进行详细解读。据他介绍,“通勤圈”指环京交界地区,提升同城化效应,与北京的东部、南部等地区融合发展;“功能圈”主要指北京与天津和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功能互补,加强联动发展,共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圈”是指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共同做大产业增量。
2022年上半年,首都圈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4成,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占首都圈的比重分别为9.9%、37.6%和52.5%。首都圈产业结构为4.7:39.9:55.4。通勤圈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67.7%;产业圈中,第二产业占有较高比重,为45%。
首都圈的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缩影,综合数据分析,北京市统计局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格局已日渐清晰。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翼”,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取得进展。2022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1253.4亿元,是2013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前)的2.1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61.7%,较2013年提升11.9个百分点。首批搬迁的6家市属国企(北规院、北投集团、华夏银行、首旅集团、北京建院、北咨公司)总部已全部开工建设。雄安新区方面,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中,3家央企总部开工建设,央企设立各类分支机构140多家,首个央企产业集群中国中铁入驻雄安新区。
2017年以来,北京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2093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23家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六区外布局。疏解空间主要用于提升百姓生活服务水平,累计建设提升1168个老年餐桌、6285个便民网点,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实施留白增绿近9000公顷。
此外,在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均取得显著效果。目前,北京至6个毗邻区域全部实现1小时内通达,38条公交线路实现跨省常态化运营,服务17个县市,日均客运量约27万人次。京津冀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区域内5000余家三级和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互认范围。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