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皆是景 举目满眼新--美丽乡村建设的“建瓯路径”

 

 

 

 

 

  东游镇上范村筹措近千万元资金,先后完成了街道拓宽、危桥改造、农民文
  化活动中心等10多个民生项目的建设。图为新建的河边农民休闲公园一角。(黄毅 摄)
  
  水源乡桃源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历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了“以德治
  村”的新路子。图为该村利用当地驸马桥德育阵地,弘扬德孝文化。(黄毅 摄)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姑娘心里最珍视的东西是自己的美貌。”这句话对乡村建设亦有启发。人们眷恋乡村,是因为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曾经温暖我们的记忆,治愈我们的心灵。因此寻回乡村的美学、续显乡村的美丽,是建瓯实践不可或缺的一环。

 

 

  “见山见水,记得住乡愁”,字字句句,敲打着人们的心灵。近年来,建瓯市全力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百村示范、生态绿廊打造千里示范、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万人保洁”的“百千万”工程、“党建富民强村”工程,通过特色挖掘、示范带动,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描绘最美画卷:乡村美了

 

  建设“美丽新村”,首先规划要美。建瓯市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村庄规划。该市对原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进行提档升级,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产业发展等,都做了详尽思考。如近三年就着力打造 34个“千村整治”村,对这些村做好村庄整治规划、项目建设规划,严格按时间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体现自然法则,既不破坏农村原有的机理、尺度、色彩及自然风貌,又能显山露水,充分体现人文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建瓯市委书记丘毅说。

 

  翻阅规划方案,可以看出建瓯市委、市政府探索实践背后的良苦用心,所思所想无不与群众需求极度“合拍”,可行性高。该市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每一个村庄作为旅游点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考核;集中在公路沿线、集镇周围、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一批新农村示范带,建成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农事体验、运动养生乡村旅游精品。比如,党城村和郑魏村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党城村、裴桥村被认定为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湖头村、际村村、阳泽村等8个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迪口镇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曾经是建瓯农村环境的写照。而现在换成的是“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鲜花。”这一巨变,背后的推手是该市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六个一”、“五千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全市217个行政村,配备了842名保洁员;推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确保垃圾及时收集、及时转运、及时处理。健全长效卫生考评机制,建立起市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行政村,行政村对自然村、组、巷、户的三级考评机制,实行半月一巡查,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月月兑现奖惩。由此,湖头村、际村村和墩上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百村示范村;湖头村、井歧村、上范村等6个村被评为南平市星级美丽村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描绘出的美丽乡村田园生活。如今,行走在建瓯的乡镇、村落,这种古人笔下的田园景象渐次铺展,如花似锦。至目前,该市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22826.6万元,实施裸房整治1592栋,立面改造及裸房整治建筑面积21.34万平方米,新建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40个,新建排水(污)管网27.48公里,新建化粪池171个,硬化村道长度83.9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3.72万平方米。

 

  托起增收希望 :产业兴了

 

  年纯收入超万元——放在以前,这是东游镇盛前村张忠泉从没敢想的。母亲84岁,双目失明多年,生活无法自理;一双儿女,儿子上高二,女儿上初二。一家人主要靠4.5亩地生活,一年纯收入七八千元。

 

  今年,市里扶持村里发展食用菌产业,村支书叶恭贵与张忠泉结成帮扶对子,使他从市里扶贫小额贷款中贷得5万元,用于试种1.5万袋黑木耳。没想到这产业将让他净赚4万元。“年底,我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是铁板钉钉的事了!”张忠泉底气十足地说。 张忠泉的底气,源于建瓯市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加大了对富民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些产业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新希望,让群众拥有了自己的“土银行”。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主导产业的支撑,群众的口袋鼓不起来,美丽乡村终究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建瓯市代市长周安有这样认为。

基于这一认识,建瓯市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原则,加快由向乡村“输血”向“造血”机制的转变。该市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协会抱团发展等方式,引导群众发展毛竹、葡萄、翠冠梨等生态高效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川石乡慈口村党支部大力发展雷竹和茶产业,制定了对种植雷竹予以每亩500元补助,对改良和种植茶叶的每亩予以400元补助的方案,并实施党员“321”结对帮扶机制,目前全村种植雷竹和茶叶面积分别达1200亩、1400亩,成为该村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迪口镇富民农业公司建设了1000多亩高效标准葡萄园,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解决了当地31户贫困户就业问题,实现产业扶贫与企业经营双赢;吉阳镇光祥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吸纳了412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莲子4890亩,今年兴建8000吨仓储冷库,实现莲子、锥栗等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和错峰上市,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倡导文明新风:农民乐了

 

  歌德说:“外表的美取悦一时,内心的美经久不衰。”建瓯坚信一种理念:真正美丽的乡村建设,不应该体现为一幅画,而是一种极其丰富的体验。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对乡村“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怀恋”。

 

  “破陋习,树新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魂’,必须以此促成观念转变、素质提升。”丘毅说。该市极为重视文化的体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为每个村都量身定做文化建设方案,支持提升文体活动点、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发展广场文化、乡土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如以打造“四富四美”新建瓯为载体,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村、信用村、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村民的集体荣誉感。顺阳乡在评选“美丽家庭”星级户基础上,创新地建立了“美丽家庭”和“美丽商户”的“美丽授信”普惠金融卡机制,评上的家庭和商户可得到银行“真金白银”的扶持,有力地实现了乡村文明和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

 

  “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搞赌博就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小松镇湖头村的广场舞爱好者严清秀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行走在建瓯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慈口、丰乐、可建等村,一排排房屋的护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已成为建瓯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民培育的重要阵地和窗口。(魏剑生 叶雷明)

  

    井岐村:活力党建 引领嬗变

 

 

 

    小区如花园,村道干净整洁;村外田野,养生蔬菜翠绿喜人……走在东峰镇井岐村,一派美丽、和谐的景象。村民们都说,今天的井岐,是村党支部引领大家干出来的。

 

  “实践证明,六要工作法很好用,通过努力,群众看到了我们的公心、公正、公道,村里形成了谋发展、找富路的比学赶超风尚。”回忆了这些年的富民强村摸索历程,村支书刘义海说,发挥支部引领作用,让广大党员率先垂范的这种方法是对的。

 

  井岐村的变化从2006年村级组织换届开始。多年在外经商的刘义海返乡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那时全村乱搭建现象严重,涉及126户,其中牵涉32名党员。 新一届村两委的“第一把火”就从整治村子环境燃起。支部利用这年的七一活动,发动党员现场查看开展讨论,限定党员10日内拆除违建。老党员陈国长、魏建富等带头拆了自家违建,党员们纷纷“向自己开刀”,观望着的村民们坐不住了,跟着自动拆除。很快,近9600多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接着,卫生清洁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实行卫生保洁三榜;党员门前挂牌“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落实党员的包干制度。几位老党员和老村民自愿担任村容村貌监督员,昔日“家禽粪便多、污水横流多、蚊子苍蝇多”的现象再也不见了。

 

  村子山地少,村民收入低,如何短期内引进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可以创收的项目呢?支部组团前往浙江考察,最终选定了适合本地情况的雷竹产业。在培育和发展雷竹产业过程中,党员带头率先种植,支部搭建平台。用“支部协调、五户联保”的方式,向银行低息贷款560多万元,解决农户种植资金问题,村里成立“东阳雷竹合作社”负责种植技术与销售。现在,井岐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雷竹,面积达2300多亩,产值超过2600多万元。

 

  针对村里劳动力剩余和青壮年外出务工难的问题。村党支部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共建模式。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等入村,村以土地、劳力等兴企,架起一座村企共同发展的“双赢桥”。目前,井岐村与邻近5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全村300多人进企务工,每年从企业赚回务工工资560多万元,实现了村民“洗脚上岸,打工不离家”的愿望。近年来,井岐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达13000多元,高过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杨志勇)  

 

  慈口村:南平市五星级+ 国家3A级之变

 

  从川石乡慈口村的村头漫步到村尾﹐曲径通幽的竹林慢道、芦花飘荡的湿地公园、生动活泼的农家画墙、古朴的接龙桥廊亭、600棵婷婷玉立的樱花大道,无处不给人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象。

 

  慈口村之变,缘于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2015年,慈口村被评为南平市五星级美丽乡村。眼下,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正在创建国家3A级景区。

 

  如何真正实现旧貌换新颜?慈口村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的思路。得益于省财政厅干部陈建华下派慈口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14年4月,村里聘请省林科院园林规划所对慈口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全面提升慈口美丽乡村品位。几年来,慈口村共争取到各类项目30多个,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硬化公路、雨污分离、茶叶交易市场等近20个民生项目,大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门前的黄泥路变成了古朴平整的石板路,土坯房变成了民宿,旱厕变成了冲水厕所……”说起慈口村的变化,村民叶枝祥数不胜数。与此同时,精心打造的慈孝文化墙、清水漫道、接龙桥廊亭等10几个乡村游景观景点项目,则突出了慈口的特色和个性。这种变化,不仅让当地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笔者采访期间,就遇到了分别来自建瓯城区和政和、松溪的三拨客人。“每天都有游客前来观光游,今年妇女节前后的一天午餐就接待了9桌客人。”慈口村农家乐老板黄红梅笑盈盈地说。

 

  慈口村并没有满足于南平市五星级美丽乡村这个荣誉,而是朝着创建国家3A级景区又一次发力。当下,投资320万元、建筑面积1546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个由武夷学院设计的项目将于2017年2月底完工投入使用。随行的支委陈修益告诉笔者,目前,慈口村正在紧锣密鼓实施的项目还有峡谷瀑布、樟树林公园、生态农业观光园、雷竹生态示范片、茶山公园以及300米外洋溪生态护岸和旅游湖等。“到时候,我们慈口村肯定是松溪边上最美丽的乡村。”陈修益的眼神里充满了喜悦和信心。(张名华 吴留汉)

   

    湖头村:城市后花园有请 美丽乡村有情

  

  清溪潺潺绕村流,树影摇曳映水中。每到周末、节假日,来自城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了小松镇湖头村一道靓丽风景。2014年湖头村被评为南平市四星级美丽乡村,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传统村落。如今的湖头村不仅环境优美,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44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8万元。

 

  公园里,游客们一边走一边观赏美景,时不时用手机或相机拍照留念,处处欢声笑语。弯弯曲曲绿树成荫的乡间小道间,笔者看到一家三口踩上三轮车骑行,其乐融融。“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朴素自然的气息、美丽的田园风光已深深地吸引了我,周末带上孩子,来这边放松放松一下心情,挺好。”家住城区的上班族吴女士说。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周远韬介绍,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完成全村总体规划、村庄立面改造,依托小松溪、古香樟树等自然元素,结合旧村古民居建筑风格,村庄绿化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平时每天都有100多人来村里游玩,周末和节假日达到500多人,乡村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目前,小松的美丽乡村游已经市场化,由小松凤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湖头分公司运作。

 

  除了乡村美景,采摘游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湖头村现已建成标准化钢构大棚、蓝莓无花果种植基地、葡萄采摘园各50亩,瓜果长廊500米、传统农业种植示范点3处。眼下,130亩的“百果园”项目和1000余亩的“农业公园”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湖头村已逐步建立了以农业促旅游、以旅游养农业的互动机制,仅这项村财就年增收20余万元,还带动全村185户农户增收396万元。“下阶段,湖头村将加快推进投资600余万元的安全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和投资40余万元的夜景工程项目,以湖头村为基点把周边自然村具有特色的景点给串联起来,拓展游览范围,增添游览情趣,把湖头村打造成建瓯的后花园。”周远韬说。

 

  美景吸引人,美食更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得益于美丽湖头建设,农家乐“乡村味稻”、“彩仔”和“老严厝”也是生意兴隆。“彩仔”农家乐老板陈彩仙介绍,平时周末和节假日,来村里休闲游玩的城里人很多。“十一期间,每天生意都爆满。”提起现在的收入,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陈国富) 

  

葡萄风情小镇:来客变游客 游客变顾客

   

                                       迪口风情小镇曾段葡萄园风景如画。 (魏剑生 摄)

 

 

  即便葡萄采摘季已经过去,位于迪口镇可建村曾段自然村的葡萄风情小镇依然游客络绎不绝。10月24日,葡萄风情小镇游客接待中心,60多位来自建瓯城区和周边县市甚至福州的游客,正在兴致勃勃地一边听富民农业生态观光园负责人吴良麟讲解,一边观看旅游文化展示区。

 

  “葡萄成熟时,游客可通过亲手采摘,感受田园风光和乐趣。”吴良麟介绍说。“我们公司2001年开始种植葡萄,以生产绿色、优质产品为宗旨。以葡萄生产为基础建立团队、建设品牌、建立营销渠道。推出以‘看、转、摘’为主题内容的农业生产观光游,真正让来客变游客、游客变顾客,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名片。”

 

  京台高速开通后,迪口镇成为建瓯市通往福州最近的乡镇,加上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葡萄特色产业优势,迪口旨在将自身打造成为“福州休闲观光的后花园”。

 

  “葡萄风情小镇自今年7月开园以来,至今接待游客近5万人,其中就有很多来自福州和闽南的游客。风情小镇作为生态园规划内容之一,已发挥了预期作用。” 吴良麟高兴地说。

 

  除了吸引省内的游客,借助网络和微信等现代通讯,迪口葡萄风情小镇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这几年,我回家探亲都会把自己家乡的葡萄带一些去送给那边的同事,他们品尝后,觉得我们迪口的葡萄品质很好,让我帮他们代购。代购几年后,我的客户也就越来越多。”目前在深圳上班的迪口人游丽告诉笔者。今年,游丽代销葡萄的数量也猛增,共推销了8000多箱。“葡萄的销路好了,家乡的果农受益,自己代销也有了可观的收入。”

 

  葡萄风情小镇的兴旺也让一些农民转向服务行业。可建村村民曾明琦就抓住商机,把自家的三层半楼房进行了重新装修办起了名叫 “曾惜农庄”的农家乐。“葡萄成熟时,我家小店经常忙不过来,游客们吃完饭,都会带一些农产品回去。现在一个旺季抵得上以前全家一年务农的收入。”曾明琦对自家小店很满意,同时也对风情小镇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外地的游客来了,让他们吃得开心,玩得尽兴,还能把迪口的名气打出去。” (朱淑梅)

  

  

东峰镇在凤山茶场建成了凯捷生态农业观光工厂

    

  
  东峰镇将茶旅融合,在凤山茶场建成了凯捷生态农业观光工厂,实施了建瓯“旅游+工业”的新模式。 (黄毅 叶秋艳 摄)

 

关键词:

建瓯 满眼 路径
2016-11-02 14:34:41         来源: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