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他,每天面对穷凶恶极的罪犯,怕过吗?
他坦言,怕过,但再怕也要踏实地干下去。
有人问他,你大部分时间除了工作、工作、还是工作,那家里怎么办?
他感慨,没办法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呢!
有人问他,干监狱工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他欣慰,只要看着每一名罪犯改过自新,从牢房迈向新生就是最大的成就。
刚接触叶德江同志,他一脸的严肃不免令人有些生畏。但在慢慢的沟通中,他的热情、主动、亲切会令你感觉似乎又像无话不谈的亲兄弟。今年44岁的老叶在福建省清流监狱先后担任带班员、分队长、大队管教、大队分管改造副教导员、狱政科长,现在是第三监区监区长。从警22年,不论什么岗位、什么角色,他吃得苦、受得累,一心扑在工作上,大家都打心眼里佩服他,称之为特殊战线上的“老黄牛”。
忙碌孤独中显担当
在监狱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如果在节假日能够休息,那是最大的福利。老叶说:“即使是结婚、老婆生孩子也就休息个三五天,要是赶上要紧的任务那就必须雷都打不动地赶回驻地,更不用说其他事了。现在警力吃紧,年轻民警又比较多,我作为监区长就必须有所担当,在关键时刻更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
2006年5月,老叶调入狱政科担任科长职务。不管风吹雨打,他始终坚持每天深入基层一线检查狱政狱务工作,检查服刑人员减刑假释呈报、后勤骨干任用、互监组制度落实、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等工作开展情况,并积极协助基层加强对顽危、重点服刑人员的攻坚转化。不少同事都和他开玩笑说:“老叶,你一个大科长怎么每天跑得比普通民警还勤快,不累啊!”他总是笑着回应道:“我天生就是奔波命,只要一天不下队里看看,我心里就总觉得不舒服,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清流监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条件也非常艰苦。‘白天看光头,晚上抱枕头’这是我们这一群人之间的玩笑话。但是在这个地方有着很好的传统,老一辈人留下了不少的精神财富,‘新垦精神’始终是我们为之传承和奋斗的价值信念。因此,表面说是孤单,倒不如说是一种历练。”老叶说道。
面对每日忙碌的工作,白天老叶总是走在最前线,与一线民警一道抓安全、抓改造。他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监区里头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一有不对劲的地方,他立马就要求民警抓落实,促整改。老叶这股较真的劲头,使整个队伍就像一辆开足马力的火车,没有一个人想偷懒、敢掉队。“就冲着老叶这股劲,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放松自己。”分监区民警张志祥如是说。一到晚上遇上休息,老叶的工作并没有停下来,他常常会找上休息备勤民警谈心聊天,甚至带上茶叶来到民警宿舍和他们唠家常、话人生。“在我们眼里老叶不像个领导,倒像是我们的大哥,和我们走得很近,平常有什么话我都愿意和他说一说。”分监区民警韩小平笑着说。
民警老孙是个有着20多年警龄的老民警,有段时间明显消瘦,饭量增大,经常口渴,糖尿病病征比较明显。老叶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关切询问老孙的情况,尽管老孙一再表示没什么问题,也不愿去医院看病,但民警的健康是大事,他做老孙的思想工作,老孙住院期间,作为监区长的老叶多次前往看望慰问,安抚其安心养病。出院后,老孙一直心怀感激,不善言语的他称支部领导让其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甚比亲人更加关心体贴,并主动提出要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对于民警家中的红白事,老叶都会派人或亲自前往看望慰问,甚至不顾路途遥远到民警的乡下老家问候。一次次细小的关爱行动,一声声温馨的问候言语,让民警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同事战友的关心和友爱,也让民警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主责主业上显干练
监狱工作看似简单,要干好却不容易。“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触犯法律的服刑人员,他们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分门别类、人鱼混杂。在这种环境下,既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又要扎实做好他们的教育改造、攻坚转化工作,而后者最为重要。”老叶告诉笔者。作为一名押犯监区负责人,他始终坚持抓紧抓牢主责主业,看工作状态、查安全隐患、问改造情况、听罪犯诉求、解各类困惑,用实际行动掌好舵、领好航。每天安排时间找服刑人员谈心谈话是老叶的必修课,在服刑人员眼中,他不仅仅是一名监区长,还是他们的知心人。
服刑人员邱某一直以来都是分监区的“刺头”,曾经用自伤自残、打架斗殴、消极抗改等方式抵制服刑,攻坚转化效果也不是很好。许多人都觉得邱某无药可救时,老叶却认为“人无完人、有教无类”,教育转化每一名服刑人员,挽救他们的灵魂是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听同事劝阻毅然接下了服刑人员邱某的攻坚转化任务。
为了这份责任和担当,老叶可谓是煞费苦心,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找管理民警、找罪犯本人、找家属了解服刑人员邱某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情况和社会关系,甚至不远千里跑到福州咨询心理医生,把握邱某的心理、个性、性格特点等诸多特征,精心为邱某编织了一张攻坚转化计划图。他一面帮助邱某疏导人际关系,一面对邱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同时,还充分给予邱某如哥哥一般的人文关怀,节日里帮扶慰问、平常里嘘寒问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达两年多的跟踪教育、攻坚转化后,邱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特点有了很大的转变,改造积极性、主动性也明显提升,老叶成了邱某眼中最可信的“亲人”。2014年,服刑人员邱某在老叶的教育转化下成功减刑刑满释放,那一刻他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对他不离不弃的老叶。
说到经验,老叶说:“我从来不排斥、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用的是情感、讲的是方法。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没有不成功的,只是时间问题。在工作上这份坚持很重要,我也常常告诫年轻人,要切忌浮躁,要沉得住气,对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要不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白了就是磨破嘴皮子,只有这种感化、引导方式才能使服刑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改正。”
他是家里头的“钟点客”
“儿子今年14岁,上初中三年级,从他出生到现在我都很少关注过问他的成长。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儿子问我,爸爸,你都从来没有看看我的作业,问问我的学习。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这份工作让我对家人亏欠太多太多。”老叶感慨地说道,眼眶中似乎有些湿润。
自打老叶在监狱工作以后,家里头里里外外几乎成了妻子一个人的事,既要照顾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又要照顾少不知事的儿子。原本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妻子,为了支持老叶安心干事业,毅然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当问起老叶妻子这么多年有没有抱怨过。她笑着说:“没有抱怨那是假的,女人嘛!会比较啰嗦一点。但回头冷静想一想,都是为了家,他在监狱工作也不容易,多为他分担一点也是应该的,有得必有失嘛!”
对于老叶来说休息那是一件最为宝贵的事情,只要是休息他都会赶回家和家人在一块,吃个饭、聊个天、散个步,这些平常人再简单不过惬意生活,在老叶家人眼里那就是一种漫长的等待,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个月甚至更久。有一次老叶休息在家,全家人吃晚饭刚准备一起走走的时候,监狱一个电话就把他追了回来。妻子无奈地抱怨道:“家就是你的旅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你都成了这个家里的“钟点客”了。”
他是工作上的“老黄牛”
“老叶这个人就是一部‘永动机’,和他共事这么多年就没见他怎么休息过,在工作上也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要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找到他,他总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帮你解决。或者找他调个班、休个假、请个假什么的,他都毫无怨言地答应,大家都很喜欢他。”三监区教导员杨启文如是说。
叶德江表示,在监狱工作,特别是在监区一线工作,是孤独而且艰苦的,但是只要看到一个一个服刑人员改造成功,重新融入社会,并且得到他们及其家属的认可,那个时候内心就又会涌起坚持努力的动力。“有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他们见到我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有些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要来我的手机号码,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发来短信问候,看到这些我心里总是暖暖的,这也是我干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所在。”老叶说。
其实,选择了这份职业,穿上这身制服,就注定了你要放弃很多美好的东西,但也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么多年来,我不曾抱怨、不曾后悔、不曾退缩,不为别的,只为了守护一方平安、挽救迷失灵魂,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身边千千万万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我也相信,我的很多同事战友能够和我一样,坚守一线、不畏艰险,不断发扬“从严治警、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新垦精神。老叶的这一番话让我心底不禁对他有了一份由衷的崇敬,对监狱人民警察这份职业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作为一名从监狱普通民警成长起来的中层领导干部,叶德江同志在思想、工作、作风上的种种表现得到组织部门、上级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他本人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司法行政系统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也正因为他如“老黄牛”一般的工作热情,他所管理的第三监区连续七年获得“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清流监狱办公室、三监区 伍传杰、张志祥
关键词:
老黄牛 清流 战线
| ||||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