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北京市医疗机构近日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病例发现后,北京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资料图)
猴痘潜伏期最长可达21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中心主任医师路明介绍,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传染性疾病。之所以称为猴痘,是因为最早于1958年首次从丹麦实验室的猴子皮肤疱疹(痘)中分离出该病毒而得名。
猴痘病毒真正的来源并非是猴,其自然宿主可能为非洲啮齿动物(如冈比亚巨鼠和松鼠)。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9个月的男婴被确诊为第一例人类感染病例,自此,猴痘逐渐在非洲多个国家蔓延。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猴痘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包括掌心、足底等,并由斑疹演变为丘疹、水疱、脓疱,最终干燥、结痂脱落,可遗留凹痕和色素沉着。
皮疹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
据了解,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猴痘的主要传染源。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指出,人群普遍易感,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进一步指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
猴痘既然普遍易感,人际传播为何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于2022年发文表示,猴痘历史上并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猴痘病毒还可以经由拥抱等亲密接触的行为,以及共用毛巾、被褥、杯子和餐具等物品传播。但欧美国家报告病例中,约95%的病例经由性行为感染猴痘,其中,男男性接触者的猴痘感染风险最高。“主要是这部分人在社会上特别活跃,好与人交往,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猴痘病毒。因此,他们感染的风险更大。”
吴尊友在文中表示,猴痘在欧美国家将继续扩散,并加速向全球蔓延。类似于当年艾滋病从欧美国家向全球蔓延的模式,猴痘极有可能由欧美国家占9成以上的男男性行为者或与他们有密切接触关系的人,随着跨国/跨区域流动,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大陆、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省。
天花疫苗对猴痘有效率达85%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而且也
没有针对猴痘的特效疫苗。但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引起猴痘的病毒与天花属于同一病毒家族,临床严重程度较轻,用于根除天花的疫苗对猴痘的有效率高达85%。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调,要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此外,还要避免在高发国家或地区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路明表示,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基因组存在90%同源性,因此接种天花疫苗是可行的预防猴痘的办法。猴痘病毒有相对较长的潜伏期,意味着即使在接触病毒后,接种天花疫苗也可能起到暴露后预防的作用。对于高风险者,如感染者的家人、医务人员等,可以考虑在接触病患后尽快接种天花疫苗,根据以往研究,在接触后4天内接种效果最佳。
(编辑:赵晓雯 编审:魏婧)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