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头条丨英歌舞“出圈”的背后

2023-06-06 07:58:14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bj001    

在这些英歌舞演员身上,可以窥见非遗传承最厚重的力量。创新是灵魂,信仰和热爱是滋养文化最好的肥料,再加上这样广泛的、从未断层的群体性支持,才能在潮汕地区成长出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英歌舞者,生发出如此熠熠生辉的民间非遗文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鼓声响起的时候,心也在跟着颤。”

今年五一,在“潮起汕头 舞动英歌”潮汕英歌舞展演活动现场,10支英歌舞队近千名画着脸谱的演员,气势十足地列阵行进,鼓槌翻飞,脚步腾挪,吼声酣畅,震撼十足,让围观的市民、游客心情激荡。

普宁南山英歌队正在表演。 受访者供图

从春节至今,英歌舞热度不减,五一活动当天就吸引了约2.9万市民游客观看,潮汕地区再次因为英歌舞获得全网上亿点击率。一曲英歌“乘风”舞,借着多次“出圈”的热度,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这一非遗文化上。

潮汕英歌舞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大型多人舞蹈,英歌舞演绎了梁山好汉闯大名府救卢俊义的故事,每逢节假庆典,演员们扮成水浒英雄,游行过人潮涌动的街头巷尾。在潮汕地区,许多村镇都有一支甚至多支英歌队,规模过百的英歌队伍超过百来支。英歌队一出动,就能看到几乎整村男女老少围观的盛大画面。

英歌舞有何魅力能吸引潮汕地区这么多人参与其中?记者走进了英歌舞演员们的生活,寻找推动英歌舞非遗文化传承的力量。

一腔热爱予英歌

晚上9点,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老溪西社区的广场灯火通明,边上围了一圈人,抻着脖子,高举手机,使劲儿往里张望。在鞭炮炸过后的硝烟味里,老溪西英歌队正在为了村里活动庆典认真训练。

已经练过一场,连续8分钟高强度的英歌舞一结束,队员们立刻喘着粗气四散开坐在地上休息。39岁的陈志辉靠在柱子上,胸膛不住地起伏着,豆大的汗珠接二连三滚了下来,身上的T恤早就湿透了。两个5、6岁的小孩儿围在他身边,抓着他的道具蛇尾巴,试图像他表演时一样抡起来。

陈志辉被喜欢他的网友亲切地称为“肥蛇”,跳起英歌来“凶”得狠。他告诉记者,从春节几场表演过后,他的抖音粉丝人数就从两三千涨了将近十倍,训练场地上就有粉丝专程从外地来找他合影。

“嘟嘟——”哨声一响,教练陈宋琪在召唤队员们开始第二场训练了。陈志辉揉了揉腿,做了两组拉伸,从小孩手里拎过自己的蛇跟队伍集合。

他是英歌里领头“探路”的时迁,嘴衔一支哨子,手拿一条大蛇,鼓点起,便微弓腰,哨声响,即大开大合地舞着蛇,带领三十五位“梁山好汉”气势汹汹入了场。

“吹哨是节奏变化的信号,蛇是‘指挥棒’,队员们跑、停、变动作大多是靠这两样指引。磨合了半年,效果还是不错的。”陈志辉对这次训练还比较满意,低声跟教练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2000年,陈志辉还是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时,陈宋琪就是他教练。

那会儿他还是刚加入“耍槌”的队员,没现在这么胖,浓眉大眼,身条好,下盘又稳,陈宋琪有时候看着他训练就琢磨,《水浒传》里描述时迁为“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这不就是陈志辉么?

于是,陈宋琪教练一拍大腿,陈志辉开始“抓蛇”。可能确实是腿法灵活又能控场,陈志辉成了时迁“固定户”,一做就是二十年。

老溪西英歌队,“肥蛇”陈志辉和教练陈宋琪在商量新动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郭诗瑀 摄

跟队里的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弟弟们相比,陈志辉明年就四十岁了,作为大龄英歌舞者,他确实也感受到“岁月不饶人”。

“主要是身体发出了信号。”

英歌舞对体力的要求很高。

正式演出当天,英歌队员们凌晨四五点就要开始化妆、着戏服,等到所有人都装扮好,天就亮了。表演通常以游街的形式,一路走一路跳,往往一场巡游累计需要5、6个小时,队员们体力消耗极大。

“我之前还能空翻、侧空翻呢,现在也不行啦。”陈志辉撩起衣服下摆,腰腿上贴满了膏药,别看训练时动作大开大合,生龙活虎,一下场是也疼得直抽抽。

“其实40岁了还跳英歌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他有些感慨,“我们这里人对跳英歌是有情结的,英歌就是英雄的化身,哪个男孩从小没有英雄梦?跳英歌就能当英雄,这多帅啊!而且我们一家子都爱英歌,只要我能跳动,我就想再多跳几年。”

陈志辉这样的想法在潮汕地区并不是个例,“从小看到大,挺感兴趣的,就自己来跳英歌舞了”“没什么理由,就是热爱吧”“老祖宗传下的东西,必须爱啊”……在采访中,从几岁大的小孩到年近古稀的老人,无论是英歌舞演员还是观众,“喜欢”“热爱”是他们提到最多、且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词。家里几代人都跳英歌、举家出动看英歌都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英歌舞的喜爱。

爱在信仰里生发

在很多英歌舞演员的感受里,被选中跳英歌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每年正月营老爷的时候,村里年轻人都要回来的,这是我们村的头等大事,所以能在这一天打英歌,是多大的荣幸。”老溪西英歌队的教练陈宋琪一脸认真。

英歌舞与当地文化信仰、祭拜祖先有着密切的联系。潮汕地区有游神赛会的民俗,英歌队被认为是游神赛会负责开路的“护卫队”,如果遇到重大庆典,比如寄托着敬仰忠烈、祈祷平安之意的“双忠文化节”,甚至远在外地的游子也会返乡和乡亲们共同庆祝。热爱在信仰的沃土里生发,英歌舞凝结成一代代潮汕人记忆中故乡的符号。

不仅如此,“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打英歌的男孩不怕娶不到老婆。”汕头市非遗办公室主任庄庆生笑着告诉记者。

虽是戏言,但跳英歌从娃娃抓起在整个潮汕地区都不是稀罕事。比如全普宁市都知道的,南山英歌队今年出了个“明星小蛇”。

“小明星”叫陈楷铭,与“肥蛇”一样,五岁半的他同样扮演着时迁一角。他画着两撇倒八眉,抓着比自己还长的蛇,领着一众“梁山好汉”过街的视频火爆网络,奶凶奶凶的小表情和灵动活泼的动作引得无数网友叫好。

在客厅里见到小楷铭的时候,他正以锅为鼓,以筷为槌,嗒嗒地敲着节奏,身后跟了一个“小尾巴”弟弟,有样学样,颇有律动地在空气中挥着筷子。孩子爸爸陈恒钦坐在沙发上,被兄弟俩的表演逗得直笑,时不时还指点下弟弟挥筷子的动作。

在“玩棍子”这块,陈恒钦是专业的,作为南山英歌队的“二槌”李逵,算得上是半个门面。但长江后浪推前浪,陈爸爸被儿子拍在了沙滩上,今年队里最大的门面是眼前这个小娃娃。

小小年纪便能挑大任,不惧人群领头表演,陈楷铭是有底气的,毕竟从曾爷爷到父亲,家里四代都是英歌队的成员。“楷铭打会走路起,就颠颠地跟着我队里的大哥哥们打鼓、玩槌了。”陈恒钦拍了拍儿子头上的卷毛。

有家族熏陶,也有环境塑造,陈楷铭对英歌舞的兴趣愈发浓烈。陈恒钦告诉记者,刚开始是家里腾不出手看孩子,就把楷铭带到队里玩,后来玩出兴趣了,一到训练时间,比自己都积极主动,还央求着他买了小鼓,做了道具蛇,从早到晚,手就闲不下来,拿根棒棒糖都能敲一敲。

看着小萝卜头似的陈楷铭每天跟着爸爸在队里训练,南山英歌队的教练陈来发就琢磨,“不如带孩子一起出去玩,扮个小时迁。虽然英歌没有两条蛇的传统,但是大蛇带小蛇嘛,看似两条蛇,说到底还是一条蛇,这未尝不是一种传承。”

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个小不点穿插在一群“梁山好汉”中,愣是给气势恢宏的表演添了几分鲜活,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在各种欣赏的、好奇的、探究的关注下,陈楷铭这棵初生的幼苗,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民间表演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潮汕当地的孩子,自幼受到老一辈英歌舞者的熏陶,耳濡目染,将模仿大人们跳英歌当作游戏或者生活的日常。长到十多岁,有人会因为喜爱正式加入英歌队接受训练,跳成青年,跳入中年,跳到他们的孩子也喜欢上英歌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发展的两难之地

“铁打的教练,流水的英歌队员”是各大英歌队教练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

“老溪西英歌队差不多每届都要换一半队员,流动性太大了,人一换,动作、队形就需要重新教,挺费劲的。问题是有时候可能还选不到人,比方说如果明年遇上营老爷大庆的话,村里的锣鼓队、扛大旗这些都需要年轻人,跳英歌舞又累人,得身体强壮才可以,人就不够选了。”说起人,宋玉琪有点发愁。

队员训练也是问题,“我们表演前至少得训练一个多月。如果在过年的时候,大家几乎都在家里,这样训练起来还比较方便,但其他时间,队里小的队员在读书,大一点的也有自己的工作,有的都不在本地,把人叫全训练就很困难。”汕头市潮阳区金浦镇梅花村英歌队教练郑浩鹏说。

这几乎是潮汕大部分英歌队的常态。英歌舞队多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演员们都是业余的,平均年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司机、开店做生意、电工……各行各业都有。在需要演出的时候,大家白天上学上班,晚上集合训练。大几十号人都是自愿且义务地来练英歌,少一两个人在所难免。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跟不上,工作了没时间,结婚后要照顾家庭……很多英歌队员也会陆续退出队伍,成为观众,站在人群里,笑着跟以前一起跳英歌的兄弟侃几句“想当年”,毕竟都要生活,各位教练只能无奈地重新招人训练。

除了人的问题,少则三十,多则近百人的团队,服装、道具、妆造、路费样样都需要钱,钱从哪来呢?

不同发展模式的英歌队有着不同的经费来源。

以老溪西、贵屿华美女子英歌队为代表,在本村表演为主的大部分英歌队主要经费来自村理事会、乡贤、村民们的资助;金浦梅花村英歌队会接一些商业邀请或者其他村庆典的邀请,来获取村里赞助之外的收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执教的南山英歌队,经常整队建制应邀去全国各地进行表演,可以获得一些商业演出费作为发展资金,且因为精力有限,较少参与村里的游神赛会。但相同的是这些资金多只够用于整个英歌队的训练和表演,大部分时候队员都是没有“工资”的。

针对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不同级别的传承人,政府每年也会给予不同金额的补助。

“比如汕头市市级传承人每年有5000元补助。”汕头市非遗办公室主任庄庆生告诉记者,“节日庆典的时候我们也会邀请一些队伍过来表演节目,是给钱的,但可能没那么多。所以有时候尴尬的是,如果受邀英歌队有较大花销的话,我们满足不了,英歌队只能自己解决。离了发展经费,英歌队很难有更大平台走出去。”

女子英歌“乘风”舞

英姿飒爽的女子英歌队也成了今年潮汕英歌舞的一大特色,不同于男英歌舞的豪迈和粗犷,轻盈活泼的女英歌们叩击木槌,交错的衣摆在阳光下翻飞,扣动人心。

然而女子英歌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传统的观念里,祭祀都是不用女人的,英歌舞作为‘护卫队’是要开路的,而女子属于要保护的对象,所以梁山好汉的三个女性角色都是由男的装扮。不过改革开放后提倡男女平等,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也加入了跳英歌的队伍。”庄庆生介绍。

现任汕头市贵屿镇华美女子英歌队教练陈伟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她总是挤在人群里,跟着英歌队从街头到街尾,恨不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我那会儿总想,什么时候女孩儿也能跳英歌呢?”

那时贵屿镇还没有一支专门的女子英歌队,但她们村是有先例的。当地历史记载,第一支女子英歌队可以追溯到1954年,男女平等思想快速普及,为女子跳英歌孕育了温床。1962年,贵屿华美乡的民间艺人陈汉农组建了一支纯女子的英歌队,参加春节文娱游行表演,此后女子英歌队伍逐渐健全和壮大。

但是迫于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女子英歌队难经百战,屡屡中断发展。

“大概是我13、14岁的时候,借着‘双忠文化节’游行庆典活动的契机,村里决定重建女子英歌队。我当时可激动了,直接就冲到报名点申请报名。”

陈伟丹说起那一天,仍然难掩脸上的兴奋,就像行走在荒漠的旅人,看了无数海市蜃楼,终于遇到了绿洲一样。她着实度过了几年辛苦却快乐的英歌时光,“我希望那样的时光能再长一些,再久一些。”

然而,仿佛历史重现般,华美女子英歌队还是难逃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当地,跳英歌大多是未婚女孩才能做的事,加之年龄增长,女孩们上学的上学、嫁人的嫁人,跳英歌这种既耗费体力又需要大量时间排练的表演,队员们难以为继,华美女子英歌再度陷入沉寂。

陈伟丹看着姐妹们一个接着一个离开,她知道自己即将进入离别的倒计时。她也结婚了,将儿时的梦轻埋在了家庭之后。

“好在我老公之前也是男子英歌队的队员,”她与丈夫对视了一眼,俩人默契地笑了起来,“他还经常和我一起设计女子英歌舞的编排呢,他可是我现在执教的‘贤内助’”。

陈伟丹和丈夫俩人志趣相投,孩子也受到影响,大女儿会打鼓,俩儿子加入了英歌队,有时候兴致上来了,一大家子在家就能跳上一小段。但陈伟丹心里始终燃烧着对女子英歌队的执着。

又一次转机发生在2019年,在村理事会和丈夫的支持下,她以教练的身份,再次组建了华美女子英歌队。

“我队里这帮女孩们颜值什么的都很高,现在女孩的家人们会说,这个是我姐姐,那个是我女儿,都很光荣的!其实困扰女子英歌队的困难一直都在,但是再难我也决定坚持下去,不止是为了更多像我一样向往跳英歌的女孩儿能有机会,这也是对英歌发展的一种探索。”陈伟丹兴奋地说,“今年就是机会,乘着英歌舞的热潮,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女子英歌舞有多美。”

女子英歌无疑是美的,不只美在形态,更美在来之不易,美在悄然生长的平等意识,美在尽管曲折,但尝试和开拓从未被放弃。

正是扬帆远航时

在普宁市文化馆(普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陈丹萍看来,今年的英歌舞就是“借着天时地利人和之风,一点火星引起了一场大火。”

广东普宁南山英歌舞蹈团团长、教练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的传承人陈来发也有着同样的感慨,“从正月到现在,我已经接受了好几家媒体的采访,看来今年英歌舞这把火烧得够旺。”

已经过去几个月,回忆起春节期间在深圳表演因为聚集观众太多,被迫“逃跑”的经历,陈来发仍是无奈中透着好笑,举起手机给记者看了他们从地下通道离开的视频:五六十个身着戏曲行头的人,抱着“小蛇”陈楷铭,带着各自表演的家伙什,在保安的引导下,笑闹着匆匆忙忙地走在地下通道中。现年67岁的陈来发戏称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在英歌舞表演中带队“逃跑”。

从1992年初任教练至今,陈来发将南山英歌队从初期只有二十来个平均年龄四十五岁上下的队伍发展到百人,如今的南山英歌队,前来拜师学艺的人快踏破了门槛。他清醒地意识到,非遗只靠少数传承人是不行的,还要有足够多的关注者和爱好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这就需要活化与创新。

如今正是好时候,陈来发承前人之技法,也想传后世以文化。

“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精髓是不能动。但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气势和观赏性还可以再提高。”为此,他投入了大把的时间去琢磨英歌舞的改革和创新。

最让他得意的是自己对于英歌舞表演情节的设计,“我敢说,整个普宁市的英歌队,没有一个比我们南山英歌故事性更完整的。”

他将英歌舞编排为8小段。第一小段“下山打探”,舞蛇的时迁首发出场,偷鸡摸狗专门打探消息,探到斩卢俊义的时间回梁山汇报,报了以后就是“英雄出山”“化妆进城”。

陈来发边说边比画了起来,“记得舞蹈里有蹲下去的动作么?这体现了有人藏在楼阁,有人藏在茶店,等待‘乘机窜府’,然后就到了整段演出的高潮,打劫法场。演员们两人一组,疾步台前,跳一下,走了,表示出了大名府城门。出城后‘急水渡泊’‘凯旋归山’,最终取得‘欢喜胜利’。”

队形和动作变革还不够,表演还需要更有表现力。他把目光转向脸谱。

“我听老一辈的人讲,以前的化妆原料是什么?蜡烛,把蜡烛熔化以后加颜色来画在脸上,很粗糙,后来原料改进了,但脸谱还是按当地民俗来画,画得很简单,区分人物就挂个腰牌,鲁智深、李逵……直接把名字标出来。”

如何让人物与脸谱更贴合,能让观众凭脸认人呢?陈来发决定为人物定制妆容。比如豹子头林冲,嘴部特征要明显,画出豹子的嘴巴和胡须;阮小七水性好,整体妆容形似青蛙以隐喻……这些想法在南山英歌队御用化妆师宋才手下,变成了活灵活现的人物。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从英歌舞演员到传承人,陈来发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跟英歌舞打交道,队形、动作、妆造……在陈来发这支“老竹枝”的支撑和精心雕琢下,南山英歌队历久弥新,不断涌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些英歌舞演员身上,可以窥见非遗传承最厚重的力量。创新是灵魂,信仰和热爱是滋养文化最好的肥料,再加上这样广泛的、从未断层的群体性支持,才能在潮汕地区成长出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英歌舞者,生发出如此熠熠生辉的民间非遗文化。

普宁南山英歌队演出前,化妆师宋才正在为“小时迁”陈楷铭上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郭诗瑀 摄

“英歌舞在提振乡村精神风貌、增强村集体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普宁市计划抓住窗口期,探索更新颖的形式展示非遗的文化价值,比如创立英歌舞协会、开发文创产品、借网络推广全面展示英歌文化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英歌舞的影响力,带动本地其他民俗和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陈丹萍表示。

风起扬帆正当时,如何长久地维持英歌舞的生命力,更好地利用英歌舞的热度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将英歌舞成功“出圈”经验用于其他非遗文化的活化传承,可能是一时热度之后仍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v 股票行情快报:皖新传媒(601801)7月7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869.70万元 2023-07-08
v 推荐福彩3D第2023178期晒票 激发我们更加勇敢地追求幸福生活 2023-07-07
v 珠江水运关键指标快速增长 2023-07-07
v 真相 | “经济胁迫”是美国手中杀人的“刀” 2023-07-07
v 微单相机推荐2013_微单相机推荐2013 2023-07-07
v 多样化种植技术模式助甘肃河西区域保障粮食安全_微头条 2023-07-07
v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3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世界球精选 2023-07-07
v 泽连斯基将访问土耳其会见埃尔多安,克宫:密切关注会谈结果 2023-07-07
v 1至6月四川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445亿元,同比增长27% 2023-07-07
v 蚂蚁基金被罚7368万元,总经理林思思被罚15万元 2023-07-07
v 主城都市区仍是主阵地!重庆市新增1366家“专精特新”企业  2023-07-07
v 好消息!西南地区首个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正式并网运行 2023-07-07
v 首批确定20所!重庆市全面启动市级清廉学校试点示范建设工作 2023-07-07
v 江苏:无锡开出“百万价码”引育宣传文化人才 2023-07-07
v 点赞!湘江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国作典型交流 2023-07-07
v 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230亿元 非银金融等行业实现净流入 2023-07-07
v 同比增长8% 长安1-6月销量超120万辆 2023-07-07
v 【风口解读】红蜻蜓上半年净利预增超66%,去年同期基数低下滑超19% 2023-07-07
v 因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等 蚂蚁集团被罚没超37亿元 2023-07-07
v 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罚没71.23亿元,要求关停“相互宝”业务 2023-07-07
v 中国中免上半年实现营收358.58亿元 净利润38.64亿元 2023-07-07
v 头条焦点:用心守护群众生命安全——重庆市万州区群众避险转移一线见闻 2023-07-07
v 上汽集团:第二季度整车销量环比增长32.5% 2023-07-07
v 横店东磁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11.8亿元至12.6亿元 光伏产业盈利同比实现翻番以上增长 2023-07-07
v 证监会同意碳酸锂期货及期权注册 2023-07-07
v 国家卫健委:提升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结论的准确性 2023-07-07
v 昨天天津局地有小冰雹!高温持续至……要凉快了! 2023-07-07
v “心友会”吐“心”生 2023-07-07
v 华为张平安:盘古大模型不写诗 只做事 2023-07-07
v 宁夏第一个公布2023年养老金调整细则,具体有哪些变化呢? 2023-07-07
分享到:
更多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