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城乡全覆盖,率先实施城乡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高出省定标准20个百分点……
面对如此亮眼的成绩,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委书记李玉祥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薄弱环节,抓住问题关键,点准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穴位”,实行城乡同标、县域统筹、共拉长板,推动实施硬件建设快出一个“身位”、师资力量提升一个“段位”、惠民服务快进一个“档位”等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振兴从哪入手——
(相关资料图)
基础设施从“城强村弱”到“城乡同标”
近日,昌邑市卜庄镇大陆小学、六甲小学等6所乡村学校的学生们通过“专递课堂”同步参与到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朱晓琳正在讲授的《朱德的扁担》这节现场教学课堂中,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教育教学“智慧化”是消除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该市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升级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配备触控一体机1600余台,实现义务教育班级全部装配触控一体机,“班班通”达到100%,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专递课堂’是我们依托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搭建起优秀教师覆盖乡村的桥梁,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放大,建设‘名师工作室’158间、‘专递课堂’52处,实现不同的‘距离’相同的‘课堂’,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昌邑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宁说。
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该市创新实施教育投入奖补政策,市直学校所需资金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镇街区学校所需资金按照“四六分担”的原则,市财政按总量平均奖补40%,镇街区负担60%,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2017年率先于潍坊破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的基础上,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投资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处、新建优质学位5450个,实现优质学位扩容增量。并启动实施小规模学校提升工程,改造提升40余处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建成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惠及4000多名农村学生。目前,该市义务教育学校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等均达到或高于省定办学标准;全市所有镇街区获评“潍坊市普及学前教育先进镇街”;北孟镇、龙池镇获评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
教育振兴如何发力——
师资力量从“城乡壁垒”到“县域统筹”
5月5日下午,在昌邑市最南端的树屏学校本学期第五场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的教研活动正如期举行,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刘世英与周边4个学校58名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各抒己见,进行教学经验与先进思维的“火花碰撞”。
昌邑市北孟镇教育系统负责人马显智介绍,通过创新建立“半天无课日”主题教研活动制度,充分发挥中心学校辐射带动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围绕课标学习、听评课、经验介绍、专家报告、读书交流等内容。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不少于90分钟的镇域集中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于师资优化。昌邑市早在2015年就在山东省率先实施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措施,推动城乡教师交流的“双向奔赴”。同时,采取定期交流轮岗、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组建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实现了城乡教师均衡配置。目前,已有293名城区名优教师积极主动到农村学校支教。
“我们用好用活政策资源,通过健全农村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为乡村教育一线‘拴心留人’,去年有225名农村教师被推荐晋升高级或中级职称,高于城区教师晋升比重。”昌邑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陆振伟介绍。
为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昌邑市大力实施教师关爱十大行动,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周转宿舍230套,配备空调、电视、洗衣机、太阳能等日用设施,实现10处镇街区农村学校全覆盖,让外来教师“拎包入住”、安心从教。2019年以来,累计引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256人,其中56%教师分配到乡村学校任教,110余名省属公费师范生分配到乡村学校任教,为乡村教育振兴一线注入新鲜血液。该市通过健全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先后培养省级以上名师26名、名校长5名,农村“双名”占比居潍坊市前列。今年该市全面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系统抓好教师引进、教师培训、名师培育、后备人才培养、优秀教师典型宣传、“三定三聘三评”等工作,不断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和教师内生动力。
教育振兴何以提质——
惠民服务从“补齐短板”到“共拉长板”
伴随着下午放学的铃声,昌邑市各个中小学报名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赶往各自的活动地点,参加足球、篮球、书法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发展素质。
“为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接送难这一现实问题,我市率先在潍坊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开设服务课程700余门,4.5万余名学生受益。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打造延时服务2.0版本,遵循‘自愿参与、公益普惠、共建共享、公开透明’原则,实施全域小学假期托管服务,开放活动场所近百个,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和家长暑期托管需求,实现惠民服务从课堂到课后再到假期的‘三级跳’。”昌邑市教育和体育局总督学王军芳介绍。
课后服务从学校“不打烊”到课程“不重样”。该市结合打造的“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实现特色课程“开优开好”,也成为课后服务的重要载体。十字路小学“劳谦君子”教育、龙池小学“峥嵘”革命实践教育、柳疃小学“丝路绸语”文化教育等60余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教育品牌;以海洋文化教育为特色的下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获评山东省全环境育人规范校、山东省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做精做细惠民实事,让教育更有温度。针对学生入学报名“通宵排队”,昌邑市创新搭建昌邑市教育惠民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打通教体、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打造“一键入学”新模式,推行义务教育入学“零证明”,让数据多跑路、家长零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4万余人次;该市高标准建设了165处“家长驿站”,极大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体系,以及以特殊教育学校为引领、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累计资助学生3.5万人次,资助比例100%,中小学入学率100%……
“办好教育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3年昌邑成功创建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22年作为山东省5处县市区之一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2023年正在积极申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昌邑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波说。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