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之下,企业如何开创责任新局?10月29日,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京举行,以“致2020:变局·解局·新局”为主题,探讨2020这一特殊的年份里,企业家的立责与担当。会上,现代派中国茶小罐茶荣获“2020年度责任企业”奖项,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也受邀出席并做了观点分享。
图:原国务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女士为小罐茶颁奖
原国务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郭军,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扶贫与社会服务部部长王力涛,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夏春平等出席活动。
变局中帮扶贫困茶区,用一片叶子温暖世界
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论坛现场,小罐茶创始人、董事长杜国楹以“用一片叶子温暖世界”为题,分享了作为一家现代茶企,小罐茶如何理解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图:小罐茶创始人、董事长杜国楹现场演讲
杜国楹表示,茶为国饮,但中国茶的产业链很长,“上游是农业,中游是工业,下游是商业,每一段都存在很多问题。”上游,茶农的生活是冰火两重天。除了老班章、龙井这些村子茶农的日子过得很好,99%的茶区茶卖得并不好,问题严重一些的产区甚至有50%的茶园撂荒,没人管理,没人采摘;中游,工业化程度差。中国茶行业处于非常初级的工业化阶段,这也导致了较多的行业乱象;下游,品牌化能力差。淘宝数据显示,中国8亿用户在搜索“茶”相关关键词时,前100名里只有1个茶品牌,就是小罐茶,其他都是产区、品类,如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
在上游,杜国楹提出,茶行业扶贫的最佳方法,可能不是捐款,而是让更多的好茶广为人知。中国除了传统十大名茶,还有更多的地方好茶困于大山之中,不为人知。对此,疫情期间,小罐茶携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推出“振兴中国好茶公益助农行动”,帮一叶好茶走出大山,助一方茶农迈向小康。小罐茶首批甄选了遵义红茶、五峰绿茶、恩施玉露、政和白茶四款地方好茶进行帮扶,从原料端、销售端、营销端、捐赠端入手,以助产、助销、助推广、可持续四大模式,助力好茶振兴、茶农致富,提升贫困茶产区的“造血”能力。未来,小罐茶还希望能携手更多地方好茶,一起走出大山。
除了农业端的帮扶,杜国楹还强调,建立工业化能力做标准产品,对茶行业来说更为重要。小罐茶坚持打通产业链,除了做好研发和市场工作外,在凤庆、休宁、武夷山均建立了产业链规范工厂,投资15亿建设现代化的黄山中央工厂,并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共同研制智能水洗、智能挑茶设备,致力于解决茶行业工业化、标准化问题。
在用户端,小罐茶坚持用统一标准简化选择。“我们的品牌,罐子、种粮、品级、大师、价格等都是统一的。要让好茶有标准,方便消费者做选择。”
“社会责任不仅在口号中,在奖杯,更在我们做企业人的心里。”杜国楹表示,“今后,我们要让茶更好地成为中国人的日常,为茶农、为行业、为用户探索最佳解决方案。”
高端茶企的责任与担当:用爱连接茶与人的幸福
作为高端茶企代表品牌,小罐茶始终履行“用一片叶子温暖世界”的公益使命。“一片小小的茶叶,关系着千万人的生活,扶茶的背后,其实是扶产扶人。”
图: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发言
在论坛责任对话环节,梅江提到,今年最大的感触是对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两个词的重新认知。为了应对疫情,我们做了两个决定:一是特别增加了早春茶;二是考虑到各地的茶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出了“振兴地方好茶”行动,让地方好茶通过我们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真正帮助茶农,让大家有收入。
早自2016年开始,小罐茶便积极反哺上游,持续提升产区“造血”能力,采用“订单农业”等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合作,精准覆盖20多万亩上游茶园,辐射上百万亩茶园,帮助黄山等区域茶农年增收约20%-30%。
2018年,小罐茶与休宁县和凤庆县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共拟投资5亿元,建设“生态示范茶园”,通过生态化管理与科技化手段建设,在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的同时, 挖掘绿水青山的潜力,提升当地茶农收入,地方就业及产业发展。
从小罐茶的品牌筹备期到现在,也不过是8年的岁月,还是一个年轻的品牌。但从品牌成立的第一天起,小罐茶便肩扛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旗。小罐茶深知,一个健康的行业必须是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受益。
正如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在论坛所言,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茶行业可以有更多的品牌出来,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能量,才能更好、更多地为整个行业去尽一份企业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