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禹 美团数据观
进化的力量,就是用“海量”的物竞,应对复杂的天择的力量。
在启发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后来被称为“进化岛”。论这个群岛上最“著名”且坚韧的物种,不是强大的肉食动物,而是一种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雀,又被称为达尔文雀。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不是最强壮,也不是最聪明,而是最适合的,才能够生存。
火锅消费同样如此。
一个周期内,见证过很多连锁品牌的消亡,也正目睹一些强味型走向式微,几年前,甚至无法相信海底捞、呷哺呷哺这样的巨头“引擎”会怠速;
相反,细分火锅如雨后春笋,概念火锅活跃生机,一道菜也可能变成一味火锅,充斥着遐想。
而那些真正令人期待的,是哪支火锅能跨过“红海”抵达“进化岛”,又是谁,可以成为一只天选的“达尔文雀”。
No.1
存量“壁垒”
热辣的红汤背后,谁都想进来分杯羹。
美团数据显示,线上火锅门店数量逐年增加,近两年新开的门店占比45%,明显高于整体线上餐饮的36%。
从替代品威胁来看,火锅的主要威胁来自同行之间的服务质量、口味受众等,目前没有明显外在替代品;
火锅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一般为食材企业,由于上游原材料资源较为丰富,议价能力较弱;
下游主要是消费者,因火锅企业众多,消费者的选择很多,因此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此外,由于火锅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因此有较大的新进入者威胁。
当然,要获得竞争优势,本质是获得更好的盈利增长。
因此,有战略分析认为,必须得把企业放进市场来考虑,盈利不仅要基于企业自身的业务能力,还要去平衡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压力。
所以,再来看五力模型,我们会发现,纵向来看,竞争要素是争夺市场的对手,争夺的焦点是市场份额;横向来看,竞争要素是争夺钞票、争夺利润的对手,其争夺的焦点在于市场的利润。
对各种力量进行消除,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盈利增长。
针对火锅行业,建立起竞争优势,个人认为,要从三个维度“消除”:
火锅品牌要化解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一方面,引入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在采购过程中形成定价优势。另一方面,建立向后整合的能力,可以自己生产的能力作为谈判的价码。
向后整合的极致可以是后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利用自己在产品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改为自行生产的战略),说白了,就是自建供应链。头部品牌如大龙燚等,正在聚焦这件事,未来可以向行业输出产能。
化解客户的议价能力
核心是降低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努力创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加售后服务等。海底捞,在提供火锅菜品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无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务,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
还可以用削弱的概念包装价格,比如将特色菜品执行降价,一些毛利高的菜品反而提价,如此平衡,消费者还会感觉到实惠。
降低同行业间的竞争强度
同行业的恶性竞争往往是最大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火锅品牌应该创造出一种共同增长的竞争模式。
火锅行业津津乐道的则是成都某商圈一条街三家火锅店的互相打援。一家主打毛肚,另两家为区格,分别主打菌锅和牛肉火锅,一家生意爆满时,会主动介绍顾客去隔壁消费,结果是,不同口味消费都被满足,整条街的生意越做越多。
当然,如果从品牌圈定的层面,品牌可以践行多品战略,进行价格带的人群划分。比如,效仿茶饮中的喜茶,可以开出喜小茶,从高维打低维,更易下沉;而向上的逻辑可以是开大店“殿堂”品牌,去建立品牌效应。
No.2
变量激增
环顾整个火锅行业,总体依旧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行业龙头海底捞在业务收入、门店数、客单价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不过,强如海底捞,也开始变得疲软。
日前,海底捞宣布年内关闭300家门店。而过去一年,海底捞在疯狂开店,却适得其反:不仅带来了相关支出增加、净利的下降,也使得翻台率一降再降。在今年的业绩报告中,翻台率表现惨淡,仅为3次/天,三年前的2018年,这一数据还是5次/天。
据公开财报统计,部分头部火锅品牌的利润率普遍跌破6%。
“马太效应”并没有如期而至,分裂的市场反而给出了很多跑马的可能。
受疫情影响,火锅消费边界进一步延伸,部分店内消费转化为点外卖、买火锅食材在家场景。
基于此,自嗨锅、锅圈食汇等都开始涉及自热火锅、火锅底料、方便速食,试图将火锅的场景无限开发,并且把上下游进行统一。围绕“火锅”形成的产业链,在不断扩展触角。
去年以来,火锅店、火锅食材超市、自热火锅和火锅底料等,皆成为热门投资及创业赛道。据不完全整理,近半年来,近35亿元涌入火锅行业,上下游企业接连融资,成为仅次于茶饮的热点图层。
以上述捞王为例,捞王的跨界合作对象包括思念汤圆、高大师啤酒、开心麻花、日本屁桃君、悦木之源等,从食品饮料、舞台剧,到卡通形象护肤品,无一不是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同时,捞王还推出品牌IP形象“捞小匠”和“捞小爱”,利用社交平台营销造势。
正禾鲜这一潮汕牛肉火锅品牌,在美团美食线上专栏开展游戏资源IP站内嫁接,在此策略下,会员用户30天内的再次就餐率达13.6%。在强内容营销的加持下,往绩记录中,新增会员注册数实现高速增长,并且持续贡献了超45%以上的营收。
从品类细分线上数据来看,川渝火锅仍是火锅界王者,合计贡献线上火锅市场4成份额,而在份额增长速度快的代表中,猪肚鸡、打边炉、本地鸡窝火锅等有料火锅增长迅猛,潜力较大。
以本地鸡窝为例,已经诞生了一席地·本地鸡、鲁员外、寒野柴火鸡、百味鸡煲、大俺徽、新招鲜、红门柴火鸡等特色火锅品牌,而其最大的特色在于性价比高。
此外,聚焦特色菜的火锅化延伸,椰子鸡、花胶鸡、牛杂锅等,均是品类代表。
而增量空间的开发与品牌连锁度及扩张意愿息息相关。
美团数据观察,线上连锁火锅品牌数量正不断增多,平均每个连锁品牌的门店数量上升到17.5家;从主要火锅品牌门店变化中,也能看出大部分知名品牌,依旧保持着迅速扩张的态势。
那么,火锅品牌该如何扩张,又该往哪里扩张呢?
结合数据,有意思的观点是,当门店数量20家以下时,扩张会比较谨慎,而超过30家以上时,88%的品牌就会拓店至10个城市。 以省份为切分单元,当门店数超过40家时,半数以上的品牌会开到10个省份以上。
从区域市场表现来看,华东、西南地区是火锅消费的主力区域;华南区火锅订单占比连续两年上升,当地消费者对火锅的兴趣提升,潜力较大。
西南全域(除西藏)都值得重点关注;华中区由于河南省相对缓慢的增长速度份额下降,但湖北和湖南两省的发展都比较快;华东区中偏南部的闵、赣、沪、浙四省份发展相对较快,靠北的鲁、苏、皖相对平稳。
<img _src="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2a086127c0a6465ea8c7693f5529b0ed?from=pc" alt="火锅:物竞的存量,进化的增量 " 品类洞察"="" data-cke-saved-src="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2a086127c0a6465ea8c7693f5529b0ed?from=pc" src="https://p26.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2a086127c0a6465ea8c7693f5529b0ed?from=pc" style="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top; max-width: 600px; display: block; margin: auto;">
因此,若以川渝为中心,则火锅东进、南下趋势明显。当然,东进、南下之说是以川渝为中心,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多地开花,并分别向周边区域辐射扩散,与当地口味碰撞融合。如潮汕牛肉火锅,源起广东潮汕,并首先北上,进入闽浙沪;猪肚鸡这道客家菜的主阵地依然在广东,但已然获得邻省湖南人民的喜爱;菌菇火锅数云南最为典型,并辐射贵州。
结语:
存量vs增量,是围绕火锅竞争大环境下的话题中心。
早前,有观点认为,火锅已进入“下半场”,即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状态,而不再是增量状态。
但如我们所述,资本、跨界选手以及全行业对火锅赛道的关注度并没有减少,而疫情之前,火锅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跑赢餐饮大盘,是餐饮行业最大的赛道。
如果我们看好餐饮业的发展,那么就不太有理由认为,火锅赛道已经停滞。
细分品类、有料火锅、特色消费场景,都在一一印证我们的观点。
而进化着的火锅,不管存量还是增量,一定会给大家更多期待和惊喜。
(11月29日,《2021火锅行业数据报告》将正式对外发布,数据来源:美团数据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