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一季度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工业投资增长19.4% 民间投资增长44.8%
▶全区工业引资160.5亿元 在谈百亿级项目3个
在库项目投资额保持2000亿元以上
▶多项经济运行数据跑出“加速度”
4月24日,记者从长寿区获悉,一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工业投资增长19.4%,民间投资增长44.8%,多项经济运行数据跑出了“加速度”。
作为我市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长寿区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瞄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这一目标任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构建起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新材料产业“生态圈”。
上个月,长寿经开区低碳循环经济区基础设施工程二期(磷酸铁区)完成交付,目前正进入产线建设环节。这是四川佰瑞德矿业在我市布局的首个新能源材料项目,将投资125亿元,开工建设32套年产40万吨磷酸铁锂装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00亿元。
“佰瑞德矿业是招商项目库里的重点企业,我们跟踪了近一年。”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围绕重点产业链条,建立起招商项目库,当了解到四川佰瑞德有在渝投资的想法后,便第一时间组织了招商小组专项跟进。
聚焦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高地这一产业定位,长寿经开区加速引进了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以及上下游相关配套等,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圈。
今年一季度,全区工业引资160.5亿元,在谈百亿级项目3个,在库项目投资额保持2000亿元以上。
今年2月,长寿经开区中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二、三期同步开工,将建设全国重要的NMP生产基地,并将产品向下游延伸,建立起完备的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业链。“在全国NMP行业中,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将每毫升溶剂杂质降到微克以下的企业。”项目负责人王妍雲自豪地说。
去年,中润新材料两度追加投资,先后与长寿区签订了新材料产业园二、三期项目。其中,二期项目将实现年产NMP10万吨,年产甲胺10万吨;三期项目除建设年产20万吨NMP生产线外,还将向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下游产品延伸。
“追加投资,源自我们对市场的信心,对长寿发展的信心。”王妍雲掰着手指,向记者细数着项目推进的重要节点:1天拿到用地许可、30天完成平场、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5个多月……“在总公司同期推进的项目中,长寿项目的推进速度最快,全生命周期服务也很暖心。”
“凡事快人一步,是我们跑出加速度的‘法宝’。”长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我们重点实施了‘十百千万’行动,力争到2027年,培育10家百亿级企业、百家10亿级企业、三个(金属材料、天然气化工、新能源材料)千亿级产业,打造万亿级新材料产业核心示范带。”
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的同时,长寿还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引进了一批科研院所,打造科技“孵化器”,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譬如,围绕新材料低碳产业技术,长寿经开区先后成立了长寿绿色化工与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长江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研发机构,集中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长江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将CO2的单次转化率从10%提升到30%,这意味着该项技术在产业化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长寿区还加大对企业的技改投入,助力川维、卡贝乐等一批老牌化工企业向化工新材料延伸,加速园区天然气化工、硅基新材料等产业链条耦合互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这些年,园区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1亿元,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在全市区县中率先设立了2.5亿元的创新驱动专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作为传统化工龙头的川维化工,便依托长寿经开区搭建的创新服务平台,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院所的院士专家建立起长期联系,吸引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开展产学研试点,在PVA、VAE、维纶等精细化工产品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带动长寿传统化工产业向新材料方向延伸,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左黎韵)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