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自然风光和美食之余,在“非遗”项目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美,正成为新的假日风尚。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项“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的城市,泉州充分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进一步夯实文化影响力。
(资料图)
提线木偶、少林五祖拳、南音、梨园戏、高甲戏……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五一”期间在泉州景区和剧院登场,为游客呈现世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我们所有的票都销售一空,每场只能加座,但还是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洪世键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
“五一”期间,泉州木偶剧院几乎场场爆满。 受访者 供图
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为应对“五一”到来,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泉州木偶剧团)的50多名演职人员放弃假期休息,从早忙到晚,每天表演多场泉州提线木偶戏——《古艺新姿活傀儡》。在表演者精巧操作下,《驯猴》、《钟馗醉酒》、《狮子舞》、《小沙弥下山》……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引来观众一阵阵喝彩。
泉州木偶剧团还兵分多路,派演员前往泉州知名的风景区,为四面八方游客表演提线木偶戏。锣镲铿锵,木偶在表演者手里灵动起来,摆出千姿百态的动作,逗得现场游客乐开怀。
4月29日,从浙江到泉州旅游的张江在清源山老君岩广场休息时,偶然观看了泉州木偶剧团的公益演出。他原本只是想看看热闹,没想到却津津有味看到散场,依依不舍,全场演出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钟馗醉酒》。
“他们的技艺精湛太让人佩服了,没想到连倒酒、拔剑和喝酒这样的复杂动作,他们都能用木偶表演得惟妙惟肖,很过瘾。”张江称,这次让他沉浸式地体验了非遗魅力。
今年“五一”期间,泉州市木偶剧团将演出29场,从前3天情况分析,九成观众是外地游客。
“从去年底至今,我们节假日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洪世键称,这既说明提线木偶戏自身文化影响力,也说明了伴随中国的文化自信,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之美。
用旅游激发“非遗”生产力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最为丰厚的偶戏剧种。”洪世键称。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据文献记载,至迟于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闽南俗称嘉礼,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
泉州市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建团以来,创作排演了《水漫金山》、《火焰山》、《千桃岩》、《庆丰收》、《太极图》、《劈山救母》、《驯猴》、《钟馗醉酒》和《狮子舞》等大批优秀剧目,演出足迹遍及海内外市场,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
“泉州的提线木偶戏一直都有很好的文化积淀和观众基础。”泉州木偶剧团资深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应鸿称,学提线木偶至今,他已和这门“一口道尽天下事,两手拨动古今人”的技艺打了几十年交道。
“提线木偶曾是很多泉州人童年记忆中的乐趣。”陈应鸿称,这也让他从小对提线木偶戏产生浓厚兴趣。
1977年,时年12岁的陈应鸿考进福建艺术学校提线木偶班,成为木偶班第一届学员。该木偶班设立在泉州的千年古刹——开元寺。
从此,他的人生像是被一根线绑定,与木偶拴在一起。如今,他已成长为知名的木偶戏演员,所有人物在他的指尖活灵活现,令人惊叹。
“演员是在观众掌声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泉州木偶剧团演员吴晓晖称,她已经在泉州市提线木偶剧团工作30多年,深切感受到这门古老传统艺术受众群正在不断扩大。
经历疫情三年,她明显感觉观众对剧场和互动更加渴望了。今年春节,泉州木偶剧团吸引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吉林等地游客前往观看演出。由于观众呼声太高,只能不断加演和加座。
“春节期间,我连续演了30多场;春节至今,我已表演将近百场了。”吴晓晖称。
洪世键认为,当前泉州木偶剧团的走红,最关键还是泉州的大环境。当地政府正在通过开发旅游市场,进一步激发“非遗”生产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