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上,江天一览亭,此处视野空旷,景物多姿,可揽江湖两色之胜。湖口县黄梅戏剧团的演员周波和妻子李萍,正在此排练青阳腔《百花赠剑》选段。唯美古风戏腔,旋律优美,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资料图片)
这是周波作为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率团参演黄梅戏剧目《汤显祖》夺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恢复的日常排练。
结缘
周波介绍,与新晋梅花奖得主梅院军的结缘是在2019年,那时双方就已开始合作排演《汤显祖》。当时梅院军联系到他时,他没做多想就答应了下来。期间,双方合作得很有默契,排演结束后还在江西、安徽和湖北等地进行了巡演。后来因疫情影响不能线下演出,四年来剧组不断对剧目进行了修改、打磨。2023年春,梅院军联系周波,表示要再次合作排演《汤显祖》冲击梅花奖。
5月21日,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举行颁奖典礼。梅院军凭借在《汤显祖》中的精彩表演,为江西摘得第8朵“梅花”,这是江西省民营剧团演员首次获得梅花奖。同时,梅院军也是江西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黄梅戏演员。在本次参加终评的17支戏剧团队中,湖口县黄梅戏剧团是其中唯一的县级剧团。
坚守
今年4月,《汤显祖》剧组入驻湖口进行排练。湖口县文化馆为剧组提供排练场地,县黄梅戏剧团全力配合。本次排练时间紧、任务重,剧组主创人员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夜以继日加紧排练。在湖口排练结束后,剧组还在九江市艺术中心剧场举行了2场展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周波感慨道:“作为戏剧演员,要时刻保持能演出、能创排、能出新的状态,练好内功,然后静待花开。”
从艺28年以来,最令周波记忆深刻的一场演出是,有一年送戏下乡,大戏开场时,台底下坐满了观众。演到半途,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几乎所有的观众都离场了,只剩下一位老人,撑着伞坐在台下。“那天下了很大的雪,但我们这行,锣鼓一响,戏就不能停,哪怕是只剩下一位观众或者没有观众,我们也得演下去。”周波说道。
保护
湖口青阳腔,又称高腔戏。2006年6月,正式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旧时,湖口高腔戏的演唱形式多样,或高台演出,或围鼓坐唱,演员一唱众和,曲调高亢而悠扬,锣鼓助节,不入管弦。高腔戏艺一般是以师带徒、口口传授,后逐渐形成高腔戏班社。
经过多年来的抢救性挖掘和整理,湖口县共搜集到青阳腔手抄剧目96个(整本戏36个,折子小戏60个),曲牌448首,唱腔曲谱40本,唱腔曲牌录音110小时(盒),脸谱40幅,拍摄照片1000余帧。同时还记录整理青阳腔的渊源、沿革、古谱符号、表演艺术、宗教仪式、班社剧团、戏台楹联、艺人题壁、古戏台等相关资料。老艺人潘康泉、曹梅卿等无私奉献,促进了湖口青阳腔的发掘、保护和传承。
传承
1949年,黄梅戏由安徽安庆传入江西湖口,初称“怀宁腔”。剧情大多为民间故事,贴近百姓,戏词通俗,唱腔优美,颇受群众喜爱。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口县黄梅戏剧团迎来高光时刻,近百位团员分成两支队伍,外出闯市场。1989年,剧团组队参加了“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表演二等奖和优秀演员奖。次年,剧团分赴泰兴、如东、东台等地巡回演出,历时4个月……除了演传统戏,团里还自编自导了不少新戏,如《鞋山神女》《叶二娘》等。其中,由杨咸胜编剧、李直纯导演的七场古装黄梅戏喜剧《楚三怪娶亲》,一度风靡大江南北。
历年来,剧团曾多次代表九江地区参加汇演,并获得多个奖项。摄制的湖口青阳腔专题片《鄱阳湖绝响》,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电视戏曲“兰花奖”三等奖,专题广播稿《鄱阳湖畔青阳腔》,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频道向全世界介绍青阳腔。2005年,青阳腔现代剧目《一篮寿桃》在九江金秋艺术节小戏小品大赛上,获创作、导演、表演、组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6项一等奖,后在参加全省戏剧选拔赛中获第一名。还有后面排演的青阳腔小戏《田书记轶事》,小品《考试》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大赛金奖、银奖。
多年来,该剧团排练演出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并长期在省内各地以及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巡回演出,得到了各地观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张寒 郭英 王林华)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