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健康的老年人吗?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明确了“健康老人”的9点要求。
健康的老年人究竟是什么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此,潮新闻记者邀请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浙江医院副院长陈新宇解读《标准》,她建议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三点,可以向标准靠拢。
“多病共存”是老年常态
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很关键
《标准》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在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的状态。
陈新宇认为,“多病共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态,哪怕有疾病,只要病情基本稳定,就不应该被排除在健康老人之外。也就是说,疾病没有导致个体功能减退,对自己生活满意度比较高,就可以算是健康老人。
比如,有些老人之前患过肿瘤,治疗后依然积极面对生活,可以出门、购物、社交、旅游,将生活过得很充实。相反,一些老人,本身其实没有什么疾病,但是心态很不好,甚至走不出家门,只能悲伤抑郁地生活。这样两类人,谁更健康,一目了然。
新《标准》提出,老年人与年轻人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只要重要脏器功能稳定,就不应视为病态改变,再一次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可纠正的衰老导致的功能改变,比如老视、听力障碍等,通过一些辅助设施弥补了功能缺陷,也依然可以视为健康。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并面对衰老,不必把衰老当病治。
“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排在老年人健康首位,意味着社会观念的转变。我们不能仅仅看重生命的长度,更要追求生命的厚度。陈新宇表示,老人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保护好自理能力,要从多方面努力,比如勤动脑、少操心、平衡膳食、锻炼身体、学会独处等。
营养状况决定生活质量
不妨适当摄入补充剂
作为消化内科专家,陈新宇尤其关注老人的营养健康状况。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是不想吃,是真的吃不下。
“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是必然的,如果发现体重下降明显,或者有一些营养风险出现,可以筛查是否有肌少症,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补充剂。”陈新宇表示,肠内营养补充剂种类很多,包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和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补充。当然,消化功能强的最好通过食物补充营养,人老了,还能吃得香吃得好是最幸福的事情。
营养对老人至关重要,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缺钾会导致低钾血症,这两者会增大跌倒几率;缺乏蛋白质可能导致肌少症,增加衰弱风险。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代谢能力下降、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等。
几年前的一天,陈新宇的父亲突然对她说,想要换掉家里的沙发,原因是太低了,站起来费劲。
陈新宇意识到:父亲的身体功能在逐渐下降。测试发现,父亲小腿维度已经小于33厘米,肌肉力量不足。虽然及时干预,但由于父亲不太爱运动,没能补上运动康复这块短板,整个人衰老得比较快。
陈新宇说,相比父亲,母亲喜欢做家务,平时身体不错心态好,愿意参与社会活动,整个人的状态就比父亲好得多。
陈新宇建议,三餐要定时定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晚上尤其不能吃太饱;多蒸煮,少油炸;营养搭配;坚持活动,这些好习惯都对改善营养、延缓衰老有益。
建立积极老龄观
多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身体能力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心态,导致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下降,这类老年人往往比较敏感,觉得自己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出门会被人笑话,所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会造成恶性循环。
老年人大容易被一些负面事件和疾病困扰,这是自然规律。而良好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整体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提高晚年幸福感。
除了老年人自我调节外,家人也应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帮助老人改变观念,拥抱老年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社会隔离,这包括主动隔离(心理因素)和被动隔离(身体因素)。
研究发现,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患心脏病、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而那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常常会有一种自豪感,有利于延年益寿。
因此,陈新宇建议,家庭和社会都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老年人自己也要建立积极的老龄观,主动融入社会。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