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放假进入倒计时,各大商超的粽子又开始占据C位。每年此时,“南咸北甜”之争总会上热搜。
养生之道看中医,这不,杭州市中医院的医生想告诉各位:粽子其实是一种药膳。
【资料图】
首先,用来包裹粽子的多是竹叶或苇叶。竹叶味甘性寒,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退虚热的作用,苇叶性平味甘,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中医认为,在端午节后便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此时苦夏难耐,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此时若服用竹叶和苇叶能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用芦苇叶、竹叶等包裹粽子经高温蒸煮,不仅为食物增添清香之气,其中的营养成分也充分浸透到食物中。
其次,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它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本草经疏》有记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
如何做“健康粽”
多包豆慎选肉
如果是在自己家包粽子,建议以杂豆类粽子为佳,可以在制作时往馅料中加入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等,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红豆能补充蛋白,清热解毒、淡渗利湿;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猪肉粽、火腿粽因高油、高盐,对健康不利,建议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能改善营养价值和健康指数。
包粽子时不宜包得过大,否则不仅难以蒸熟,更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一个普通的肉粽子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相当于一碗半的米饭,每次可以少吃一点,或者选个头小的粽子。
已包好的粽子应尽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初夏酷热的气候里,食物容易发生变质,长期放置的粽子淀粉会因糊化产生老化反应,对胃部造成伤害。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洁卫生,除冰箱外尽量放于相对低温且阴凉透风的地方,一般来讲,甜粽子冷藏保留3-5天,如果是肉粽风险更高,建议3天内吃完为好。
“粽”享美味
大有讲究
粽子本质是一种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食物,如果食用不慎,会在端午节罹患上“粽子病”,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蒸熟热透
搭配茶饮
粽子因馅料成分复杂,如果没有充分蒸熟热透,不但口感不佳,还难以消化,增加胃肠负担,让人感觉到滞胀不适。同理,吃粽子的时候也不要配合冷饮,不然就是雪上加霜,应多搭配些凉拌青菜、沙拉、蔬菜清肠,最好再加点水果,基本上按照一份粽子搭配3-5份绿叶和根茎蔬菜同时食用最为健康。
由于粽子内糯米黏性较大,进食过量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若在食用后配上一杯茶,可起到去除油腻,助肠胃消化的作用,当然不同的粽子也需要配不同的茶,让我们来一起品鉴一下。
白粽+花草茶:白粽由糯米做成,没有馅料,食用时蘸白糖或其他料汁。吃白粽时,可以搭配花草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能调理血液循环,十分宜人。
甜粽+绿茶、薄荷茶:甜粽以小枣、蜜枣、豆沙等甜味馅料为主,甜腻的口感配合绿茶或薄荷茶,这两种茶属寒性,特别适合湿热的甜腻粽。绿茶和薄荷茶可以增进人体内的葡萄糖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损害人体的胰岛功能,也就不用担心肥胖的问题啦。
蛋黄粽+普洱:蛋黄粽可以说是粽子中的经典,但油腻度却较高,普洱茶性冷,口感醇厚,去脂效果好。
肉粽+菊花茶、山楂茶:鲜肉、火腿等油腻的粽子适合配菊花茶、山楂茶。它们促进胃酸分泌,帮助肠胃消化,防止因食用了较多的脂肪而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的负担。
②午餐最适合
不宜代替主食
尽量不要空腹吃粽子,也不要用粽子代替主食,因为糯米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复发。
且粽子粘度高、缺乏纤维质,不易消化,而夜间人体消化功能处于低峰期,所以睡前两小时最好也不要吃粽子。
综上,一日三餐中,午餐比较适宜吃粽子,早上、晚上则有些勉强,夜宵坚决不要吃。
③ 吃肉粽需谨慎
吃太快易肠道梗阻
食用粽子后,人体血糖上升速度比较快,因此血糖不稳或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粽子尤其是甜粽;血脂偏高、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不宜吃大量肉粽。
老人和儿童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吃太多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问题。
另外吃粽子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宜过多过快,经常会有因吃粽子太多或太快而发生的消化不良、肠道梗阻、异物崁顿等。
关键词:
网站运营:财经头条
财经头条 版权所有©1997-2016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18864号-11
联系我们: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