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一行人在青海海西大柴旦自驾游,误入某驿站,停车10分钟被商家按车上人数收停车费50元。
两天后,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通报称,涉事企业为大柴旦银河谷紫罗驿站,存在违规收取停车费用行为。大柴旦行委市场监管局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并作出停业整顿60日的行政处罚。(8月7日中工网)
网友拍摄视频截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恶言恶语又违规收费,问题颇多
违规收费50元,除了被罚250元,还被停业整顿60日,涉事企业恐怕追悔莫及。事实再次证明,营造营商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殊为不易,但要毁掉,仅需50元和几句恶狠狠的威胁。相关视频显示,该男子手持收款码站在车旁,看到有人拍视频要求其删除,并称:“你拍我是吧,你还想不想出谷,就这一句话。”
又是恶言恶语又是违规收费,这给外地游客带来多大伤害?这说明乱收费虽仅有50元,但带来的后果却不容低估。此前有媒体报道,涉事区域并不是一个景区,除了住宿业务以外,其他的收费都没有主管部门的批复,现场也没有明码标价。涉事企业已被停业整顿,但还需追问,类似的违规收费此前是否有过?更需反思,这种目光短浅、惟利是图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现代快报:初犯还是惯犯,须深入调查
除了言语威胁,涉事商家还对媒体狡辩称,该地是玉石矿景区与宾馆范围,游客有捡拾此地的玉石的行为,当时是过于生气,将玉石费说成停车费,因而造成误解。“我们这里是不收停车费的,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停车费。”从当地对此事外理来看,商家属于违规收费,由此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商家违规收费这是”初犯”还是“惯犯”,此前有无类似违规?如果有的话,到底有多少游客被宰?第二、商家做法与明抢有何区别?又是谁给了商家如此大的胆量?还有网友提到,商家如此嚣张,需要追问:当地监管部门是否失职?第三、就凭那句“你还想不想出谷”,就可见这个老板有多蛮横。网友建议,应该查一下是否有黑社会背景。
澎湃新闻:野外不能野生,地方形象受损
从近期的一些舆论热点看,一些远离城镇的野外景区,各种魔幻操作其实不少。包括用围挡拦风景,过境收取“门票押金”,在国道上看风景要收费等,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这至少说明,在这些野外景区,由于监督渠道缺漏、监管力量薄弱,给景区、商家留下了不少“随心所欲”的空间。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操作,必然会连带着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受损,是一种很明显的短视行为。翻翻新闻评论区就能看到,网民也许记不住景区的名字,但却知道这是在哪个县、哪个市,批评也基本都是“地图炮”,连着当地一块批评。这个现象应当让当地警醒,个别景区治理不好,“成本”不会只由被罚商家承担,一方水土都要为它买单。
极目新闻:打击市场乱象,重在常态化治理
打击整治旅游乱象要有常态化思维。旅游市场的良好运行,得益于常态化的监管。近期发生的一些旅游乱象,在新闻舆论的监督下,得到了严格处置,但在个案之外,要让旅游从业者整体上守规矩,诚信经营,说到底还得靠常态化的治理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高违法违规整治的力度,尤其是在节假日、旅游消费旺季,加大对重点行业和商家的监督,持续形成监管合力,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链和层层压实的责任链,对线上线下虚假宣传、低价揽客等的幕后操控者进行重点摸排,对重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等进行重点排查,对诱导诱骗、威胁、强制游客购物等任何触及法律法规底线的行为出重拳,对旅游违法违规经营、执业行为持续打击、坚决打击,以高额的惩罚、严格的整改,对旅游企业和经营者形成约束效力,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