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402年,方孝孺被朱棣诛十族,刑场上行刑官把837人押在了方孝孺面前,当着他面杀一个问其是否改变心意。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人没有一个在临死前求方孝孺低头,来换取自己存活,一个都没有!方孝孺何许人也,或许很少有人知晓,但提及他的经历,却会令无数人不禁感慨,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自年幼时,方孝孺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文学天赋,而后更是吸引了朱元璋的目光,准备对其委以重任,但迫于方孝孺的年龄,便将其当作了未来的栋梁之材,为自己的儿子朱标铺路,先以历练为主。可奈何方孝孺并未能等到启用他的那一天,朱标便因病离世了,而此时的方孝孺却已然隐隐成为了年轻一辈读书人的领头之人。声名开外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殊不知,这也为其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1398年,朱元璋离世,朱标之子222登基,可奈何222作为一个小孩子,又怎能降得住满朝文武,不免会引来旁人对皇位的觊觎。于是便引发了接下来燕王朱棣夺权的戏码。而在朱棣夺权之前,“黑衣宰相”姚广孝便劝阻朱棣道:方孝孺定然不会降,但你也不能杀他,倘若他死了,读书人的种子便没有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读书人种子”的形容,不难看出姚广孝对方孝孺的评价之高。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此时的方孝孺作出了《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等等著名书籍,已然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政治思想家,对明朝未来的政治影响不可谓不大,完全配得上这个称呼。而朱棣感受到方孝孺的影响力后,转念一想,倘若由方孝孺来拟订登基诏书,必然会对自己收服天下读书人大有裨益。朱棣本以为大势面前,量方孝孺也不敢不屈服,可朱棣的算盘打的很响,却小瞧了读书人的气节。当朱棣以高官厚禄许诺之时,方孝孺没有接受诱惑,见利诱不成,朱棣又以威逼,可用遍各种刑具,方孝孺也没有丝毫臣服之意。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怒骂朱棣为窃国之贼,羞与其为伍之类的话语。最后朱棣实在没有了办法,大怒之下将方孝孺所有的亲朋好友绑到了他的面前,逼方孝孺就范。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诛灭十族,可当至爱亲朋一个一个死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不仅方孝孺无所作为,就连被处死的人也毫无怨言。最终方孝孺和八百多人一同赴死,朱棣为了巩固皇位,下令整个朝廷上下缄口,不允许提及方孝孺三个字。可历史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又岂是能轻易抹除的痕迹,在有心之士的运作下,方孝孺的经历还是被记载了下来。而方孝孺也无愧于读书人种子的名号,在方孝孺身死后两百年,明朝再无一人可以称得上政治思想家。在朱棣篡位后,他竭尽所能掩盖方孝孺的存在,但历史却无法隐瞒真相,方孝孺的忠义之心、不屈不挠的品质以及对正义的追求,使他成为明初最令人敬佩的人物之一。历史从来不会被篡改,真正的英雄与伟人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崇敬,时光会过滤掉一切虚伪和不义,永远留存下那些真正勇敢、坚定和正直的人们。或许在现在看来方孝孺的行为只是愚忠愚昧的一种做法,但在当时,不畏强权敢于坚持自己的信仰,这一点就足以令人感到敬佩。方孝孺和他的十族虽然在历史的汹涌大潮中凋零,但他们的忠义精神却如同不灭的火炬,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故事警示我们珍惜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对家族、对信仰、对国家的承诺。历史无法抹去方孝孺的名字和他的贡献,他将永远被铭记在后人心中。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诚和正义,成为了永恒的正直典范。尽管方孝孺在那个夏日的刑场上遭受了无尽的痛苦,但他绝不屈服,以高尚的品格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和尊重。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更是忠诚的化身,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内心的正义与真理。方孝孺的名字,将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作为一个英勇而坚定的人物,他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和动力。或许,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有更多的人们走出来,承担起纠正历史偏差的责任,让方孝孺和他的忠义精神永远闪耀光芒。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