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目前绍兴酒主要用传统工艺酿制。其特点是:用淋饭法酿出米的酒醅(未经煎榨的半成品)作酒母,而用摊饭法来完成酿制过程。这是它和其他地方所产黄酒的不同之处。现将传统工艺中使用的麦曲、淋饭酒和用摊饭法酿制成品的过程简单介绍如下:
酒药,俗称“白药”,或称小曲、酒饼。它是中国独特、优异酿酒菌种(保藏)及糖化、发酵菌制剂。晋代嵇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到“小曲(药曲)”的科学工作者,他在《南方草木状》中这样论述“小曲”:“草曲,南海多矣。酒不用曲蘖,但杵米粉,杂以众草叶,治葛汁,涤溲之,大如卵,置蓬蒿中阴避之,经月而成,用此合糯为酒。”他的意思是说,用草药做的酒,南方很多,做酒不用传统的曲和蘖,只要把米舂成粉,添加各种草叶,准备葛草的汁(辣蓼草之类),一起混合,搓成鸡蛋大小,用蓬蒿盖好(让微生物生长),隔一个月就成熟了,用它和糯米做成酒。这段记载,说明里黄酒高超的酒药酿制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是中国制曲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酒药一般在农历七月生产,其原料为早籼米粉和辣蓼草。酒药中的糖化(根霉、毛霉菌)和发酵(酵母菌为主)的菌类是复杂而繁多的。它是酿制淋饭酒时主要接种剂。
酒药有黑药、白药两种:白药作用较猛烈,适宜于严寒的季节使用;黑药也有用早籼米粉和辣蓼草,再加陈皮、花椒、甘草、苍术等药末制成,作用较缓和,适宜于和暖的气候下使用。现在,因酿制淋饭酒都在冬季,用的都是白药,黑药已基本绝迹。
麦曲,以前用于稻草捆绑成长、圆形,堆叠保温,自然发酵,称草包曲,现在改进生产操作后,切成宽25厘米,厚4厘米的正方形砖块,堆叠保温,自然发酵,称块曲。在绍兴酒酿制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每缸酒的用曲量达到原料米的1/6强。它的公用是作为糖化剂,并对产生特殊风味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麦曲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八九月间,此时已值桂花盛开季节,气候温湿,故有“桂花曲”的美称。麦曲中的微生物最多的是米曲霉、根霉及毛霉,此外,呈黄绿色,越多则曲的质量越优良,酒醪发酵时升温快而猛烈,利于开耙调温。
淋饭酒,一般在农历“小雪”以前开始生产,其工艺流程:糯米→过筛→加
水浸制→蒸煮→淋水→酒药→打窝→麦曲、水→冲缸→开耙→发酵→灌坛后发酵→淋饭酒(醅)。经20天左右的养醅发酵,即可作为摊饭酒的酒母使用。醪量比例只占1/90,就能完善发酵,此时酵母菌在18——20度的酒精中仍能繁殖,在酒类发酵中是罕见的。养醅发酵至30天左右,经压榨、煎煮,即成淋饭酒。
摊饭酒,又称大饭,就是正式酿制的绍兴酒。原料是当年的精白糯米,一般在农历“大雪”,前后就开始酿制。其工艺流程,糯米→过筛→浸制→蒸煮→摊冷→水、麦曲、酒母、浆水→落缸→前发酵→灌坛→后发酵→压榨→加色→澄清→煎酒→成品。摊饭酒的酿制工艺较繁,比较难,它是复式发酵,就是边糖化边发酵,同时进行。这期间的搅拌冷却俗称开耙,是整个酿酒工艺中较难控制的一项关键性技术,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摊饭酒的前后发酵时间达90天左右。如果控制得当,酒内各种成分适量,则风味优厚,最为上乘。
最后是榨酒和煎酒。这两道工序,新老工艺都相同,榨酒一般在农历正月出开始,此时的摊饭酒醪已趋成熟。压榨有成过滤,就是把发酵醪中的酒(液体部分)和糟粕(固体部分)予以分离的操作方法。过去一向沿用笨重的木榨,劳动强度很大,60年代试制成功机械压榨后,效率倍增。压榨出来的酒液称为生清,又叫生酒,还免不了含有少量的固形物(即渣渣或酒脚),必须放入缸内或水泥池内,加入糖色,搅匀静止2——3天进行沉淀,然后取上清液煎酒。
煎酒又叫杀菌,是酿酒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是将生酒中的微生物杀死或破坏残存的酶,使酒的成分基本固定下来,防止成品酒在贮存期间酸败变质。煎酒的设备,最早是铁镬,也有用锡壶或盘肠锡管的。因在蒸煮过程中,酒精含量有所损失且能耗较大,效率也低,所以到80年代初,改用薄板式热交换器,提高了生产效率有节约煤炭,是目前较理想的杀菌设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