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匹配相应风险偏好的资金,预计初期规模不会太大,未来的高收益债市场仍有广阔前景。
“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设计符合高收益特征的交易机制与系统,同时加强专业投资者的培育。”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这一提法,立即引发市场关注。在市场看来,央行提出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对未来债券市场发展有重大意义。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此举重点在于培育一个专门的高收益债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匹配相应风险偏好的资金,预计初期规模不会太大,但一旦市场建立起良性循环,未来的高收益债市场仍有广阔前景。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匹配相应风险偏好资金
如何定义高收益债,市场一直存在争论。例如,有观点认为,应该以评级为主;另有观点则认为,应该是以价格为主。
法询金融固收组研究报告认为,从收益率的角度看,可以把一级发行利率和二级成交收益率高于10%的定义为高收益债。
明明表示,国际上高收益债主要根据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债券信用等级的划分,穆迪债券评级Baa3以下、标普和惠誉债券评级BBB-以下的债券为高收益债券。国内通常用估值收益率进行划分,超过8%可定义为高收益债。
一直以来,科技创新由于前期的投入高、不确定性强且都不具备可以抵押的资产,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为之投入。与此同时,科创企业发债门槛高,债券市场支持科创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作用有限。
法询金融固收组研究报告认为,央行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正是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债券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这与高收益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非常匹配。
对于此前国内高收益债市场没有得到很快发展,该研究报告认为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良好的破产清算体系。一个发行人如果出现债务违约,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应该立刻破产清算。
明明指出,国内高收益债市场发展迟缓,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策略趋同,对于信用风险大多保持规避态度,宁愿收益率低一些,也不愿过多地承担风险敞口,因此高收益债发行人也逐渐退出债券市场,这使得新发高收益债非常稀缺,市场规模逐渐缩水。
科创企业在债市获得更多资源和关注
市场普遍认为,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未来发展将对国内债券市场起到非常好的补充作用。
实际上,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对国内债券投资者来说已经不陌生,相关领域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的余额达到了2264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余额达到了2258亿元;战略性产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的融资余额达到6600亿元、在交易所发债余额达到4640亿元。
除了研究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外,张青松表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还将重点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能力:一是进一步推动扩大科技型企业发债规模。会为科创型企业发债开辟绿色通道,放在优先发债的位置;二是进一步丰富科创类债券产品。鼓励发行混合型科创票据,就是债和股融合在一起的票据,募集资金可投资科创型企业股权,债券的票面收益可以和科技型企业未来的成长收益挂钩。支持非上市科技型企业发行含转股条件的创新公司债券,加强股债联动;三是进一步优化科创型企业发债融资环境,包括评级机构、评级方法、评级覆盖面等。
“总而言之,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得科创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获得更多资源和关注。”张青松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