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承德市双桥区的避暑山庄南边有一座佟山公园,这里风光秀丽,草木葱茏,还有隧道从中间穿过。在公园附近还有小佟沟街、小佟沟路、大佟沟路、佟王府路和佟王府小区。总之,这周边地名中,佟字的存在感很强。这个“佟”,说的就是清圣祖康熙年间的重臣佟国维。300多年风雨,佟山见证过佟国维家族的盛衰,也接待过外国使臣,在近些年因为佟山公园的修建,这座小山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他曾经位极人臣】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大都会对康熙身边的重臣佟国维印象深刻。和电视剧里温文尔雅的形象不同,佟国维曾是领兵打仗的武将。他入仕最初的职务就是皇帝身边的侍卫。靠着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强大的家族背景,他一度位极人臣。佟国维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佟图赖是清朝开国功臣,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因为功勋卓著,他获得了一品的三等子爵爵位。佟国维的哥哥佟国纲在随康熙征战噶尔丹时阵亡。佟家本是世居东北的汉族,最初打仗时被编入汉八旗,因为功劳太大,被皇帝下令奖励“换户口”,纳入满族镶黄旗。佟国维家族也有了一个满族姓氏:佟佳。佟国维的姐姐孝康章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后来佟国维的两个女儿入宫,一个成了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一个成了皇贵妃。从这个亲缘关系来说,佟国维既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亲上加亲的身份加上武勋集团的出身,让佟国维早在39岁时就成了领侍卫内大臣,成了触及皇权核心的人物。当年皇帝长期在承德避暑山庄办公,佟国维等大臣干脆在避暑山庄附近买地盖房,久而久之,就衍生出了因他府邸得名的佟府沟,避暑山庄南边的一座山得名为佟山。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61岁的佟国维因年老退休。他本来可以安享后半生,但一次政治变故“没收”了他的计划。
(资料图片)
【因“立储风波”而失势】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病发,精神错乱,佟国维带头向皇帝奏议,请他“速赐睿断”,意思是早做决定,选择新的接班人。于是,康熙就坡下驴,故意问大臣们,谁当太子最合适?群臣被撺掇保奏坊间呼声最高的八皇子胤禩,但是康熙反应冷淡。不久,胤礽病愈,他依然是太子,第二年正月,康熙帝准备拿佟国维“开刀”。《清史稿》中曾记录过康熙对佟国维说的一段话,大意是:太子原来精神不正常,我不得不下令圈禁,现在恢复正常后自然要开释。但是在你的影响下,群臣纷纷说八皇子才堪大任,可继承皇位,这是何居心?况且,你已经年老退休,这件事儿,你却带头陈奏,这是想干啥?这么说的意思很明确,太子人选不能随便换,在你的影响下,大家反而动了保举八皇子当储君的心思,这是扰乱朝政,不利于内部团结。老态龙钟的佟国维吓得两腿如筛糠,跪地叩头如捣蒜。这件事后,佟国维“政治性死亡”,在朝中地位一落千丈。很明显,这件事儿的最大赢家是康熙。他或明或暗的鼓动,让佟国维错步向前。事后,康熙测出了“舆情”,看到了政治风向,而佟国维则成了“牺牲品”。他的政治经验比起康熙的帝王术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家族走向了下坡路】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77岁的佟国维抑郁而终。冷眼相看的康熙甚至没有给他定谥号。在古代,谥号是概括大臣一生功业,甚至涉及官方评价的大事儿,没有谥号就意味着佟国维几十年的努力化为乌有。一直到了雍正皇帝继位后,估计是看在顾命大臣隆科多(佟国维的儿子)的面子上,皇帝才下令给佟国维定谥号为“端纯”,追赠太傅。皇帝还手书了“仁孝勤恪”四个字,以示褒奖。大概是老爹失势的缘故,佟国维家族的后代在后来的结局都算不上多好。隆科多一度是皇帝病榻前的辅政大臣,但是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获罪下狱,被抄家清算,最终在幽禁期间病死。隆科多的长子岳兴阿被革职,二儿子玉柱被发配到黑龙江受苦。他的七儿子庆复倒是袭爵一等公,但却在乾隆年间因贻误战机罪被赐死。在雍正皇帝的上谕中,曾不客气地抨击隆科多结党营私,放肆贪婪,以至于天下臣民共愤。《清史稿》中更是把他和被诛杀的将领年羹尧相提并论。清朝中期,官方也有意消除佟国维家族的影响,在承德府地名上进行了一点“微调”。道光年间,承德知府海忠主持编纂的《承德府志》中曾将“佟府沟”改称为“同府沟”。
【佟山曾建起酒仙庙】
因为佟国维家族的衰落,靠近他旧宅的佟山也被挪作他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的经济开发,让承德人口激增。本地粮食富余加上山泉水甘冽,给了酿酒匠人施展技艺的舞台。乾隆年间,粮食大丰收,官方放松了对民间酿酒的禁令,一时间,承德的酿酒作坊“烧锅”大量出现。
在朴素的民间信仰推动下,行业协会集资在佟山南坡建设了一座酒仙庙,内供奉吕洞宾、杜康和刘伶塑像,还有数百名祖师的牌位。承德本地的老人回忆,过去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和四月初八,都要在酒仙庙举行庙会,届时会连唱三天大戏。出资的都是承德城的商号,附近大“烧锅”会送来上好白酒,承德本地的著名饭庄的厨师各显其能,同行之间难免有比较心理,这样的活动像是厨师技艺展示大赛。一时间,街上飘香四溢,庙里庙外热闹非凡。更为奇妙的是,佟山在乾隆年间还接待过外国使团,成了临时的“外交宾馆”,这个故事发生在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的下半年。这个外国使团的“团长”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人乔治·马嘎尔尼。
【因公园而重焕光彩】
话说公元1793年8月,马嘎尔尼的使团经过大半年航行,终于抵达天津的白河口,一行人在北京做了短暂驻留后在9月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看得出来,清朝的皇帝对这帮洋人不甚“感冒”,官员给他们安排的下榻地就在佟山之上。在这座因失势大臣得名的山住宿,或许也显示了皇帝对他们的冷淡态度。果不其然,乾隆对马嘎尔尼通商贸易的想法毫无兴趣,对他们的“献礼”也不觉得有啥新鲜。使团成员安德逊事后回忆说,我们在那里居留时像囚徒。在中国晃荡了一圈后,英国人悻悻离开,这是佟山所经历的最后一次政治事件。之后的200多年时间,佟山陷入了沉寂,潮起潮落,人来人往,直到近些年,佟山才重新焕发了生机。2006年,承德市政府出资修建了佟山公园,安装了路灯,建设了仿古建筑还栽植了近一万株的灌木花卉。这座因佟国维家族得名的小山成了大家休闲、驻足的“打卡地”。而饱经风霜的酒仙庙也在近些年进行了落架重修,古庙以全新形象示人。除此之外,在昔日的佟国维府邸附近还有新建的佟王府小区和大佟沟小区。这位去世304年的大臣,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名字简化成了街道、小区名,依然留存在承德城的土地上。
■文并摄/本报记者寇拴民 实习记者郭会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