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月11日,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主办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技术研讨会在安徽宿州市召开。旨在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控水平,同时加快推进“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草地贪夜蛾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的实施工作。
在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的500亩鲜食玉米生产基地,与会嘉宾看到实施生物农药对比实验效果明显:未施农药的玉米叶片啃食严重,植株瘦弱矮小、叶片发黄;喷施了Bt产品后的玉米叶片宽厚、株状叶茂、长势良好。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张杰研究员介绍说,苏云金杆菌G033A“禁卫军”的颗粒剂产品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草地贪夜蛾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产出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该新剂型产品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制。苏云金芽胞杆菌(Bt)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农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前我国登记的Bt产品主要是针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尚无防治鞘翅目害虫的Bt产品登记。因此,开发能兼治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的Bt产品尤为重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的Bt工程菌G033A,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向对鳞翅目害虫高活性的G03野生菌株导入对鞘翅目害虫具有活性的cry3A基因获得的,该菌株可产生多种杀虫蛋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件。与野生Bt菌株相比,该菌株在保持对小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高毒力的同时,增加了对马铃薯甲虫、黄条跳甲等鞘翅目害虫的毒杀作用,田间防效达到85%以上,在广东、广西、云南、安徽、新疆等20个省区推广应用200万亩。尤其在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和化药的合理减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了草贪入侵我国后无生物农药可用的窘境。工程菌G033A是我国获批登记的第一例转基因Bt工程菌、第一个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也是国内第一个登记的防治鞘翅目害虫Bt产品,填补了我国防治鞘翅目害虫Bt产品和Bt工程菌产品两项空白。
“近年来,安徽农科院植保所围绕草地贪夜蛾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无论是防治产品的研发还是配套使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为我省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治贡献了力量。”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李泽福介绍说,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因其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为害重、抗药性强、防控难度大等突出特点,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大致灾生物,2020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而安徽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草地贪夜蛾北迁南回的必经之路,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迁入虫源、阻断其迁出为害,不仅可以保障当地粮食生产安全,更对全国农业生产意义重大。生物防治技术是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制了“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线虫治虫”等多种方法,尤其是张杰研究员团队研制的苏云金杆菌G033A制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表现优异,在现场观摩了研发的颗粒剂新产品及效果,未来一定会成为害虫防治的利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当天会议上,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毒理审评处处长张宏军做《我国生物农药登记管理情况及展望》报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张杰做《Bt产品研发与应用》报告、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做《Bt产品在安徽的应用及示范》报告。与会专家围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开展了学术研讨与交流。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中心防治处处长刘万才、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操海群、安徽省植保总站站长何振辉等分别进行了点评,项目首席、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王振营进行了会议总结。此次会议由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与宿州市植保站联合承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