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这几天,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草原敕勒川生态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庄恒正和伙伴们忙着打包邮寄五原黄柿子。说起黄柿子,庄恒感慨万千:“父母每年都种,回家吃一口黄柿子就吃到了家的味道。后来外出工作时也给同事、顾客和邻居带点品尝,而且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就萌生了大规模种植黄柿子的想法,让更多的人吃上老品种黄柿子,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发展这一产业,让黄柿子卖上好价钱,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
为了提升传承、推广老品种黄柿子种植力度,新农人庄恒成立了五原县草原敕勒川生态农业合作社,带动合作社社员进行试种示范,坚持使用老品种黄柿子籽种,统一种植标准,利用无花粉杂交技术、单选优质耕地、施用农家肥、菌肥……生产出了味道纯正、口感独特、果型上乘、绿色健康的黄柿子,黄柿子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亩,让种植农户共享到了合作社种植技术和销售红利。
在推广种植的同时,五原县草原敕勒川生态农业合作社以老品种黄柿子为原料,自主研发倔老庄黄柿子火锅底料、黄西红柿汁饮料等产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五原黄柿子颜色金黄、个大肉厚、肉质沙绵、酸甜适中,而且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蛋白质、维生素C、赖氨酸、铁含量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类产品,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加快新陈代谢,增加身体微量元素、保持身体健康等功效,也被誉为“太阳果”。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志》记载,1936年西红柿传入内蒙古,五原县从60—70年代开始种植黄柿子,是多年流传下来的乡土品种,现逐渐发展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五原县特色农产品。2014年,“五原黄柿子” 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成为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
多年来,五原县科技人员积极探索、实践,从露地覆膜种植到简易温室,再到拱棚、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现代化连栋大棚等不断变革,实现了一年一季一茬种植到一年四季多茬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现代科技智能化、信息化等各项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五原黄柿子上市早晚交错、产品周年供应的良性发展模式。目前,五原县反季节黄柿子种植以温室生产为主,与大棚、明地种植互为补充,大批量上市时的价格在5—6元/斤,每斤最高可卖13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黄柿子产业,五原县不断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启动“校企合作”工程,引进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等院校专家70多人,建成博士工作站和科技小院7个,开展科技攻关22项,应用新技术40多项。通过研究、吸收借鉴外地经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了适应黄柿子发展的“五提五增两防控”综合技术措施。多项综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困扰黄柿子产业发展多年的品种退化、商品性差的难题,改善了五原黄柿子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提高了抗性,减轻了病害,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借助品牌力量,实现五原黄柿子销售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下依托交易市场集中销售,与全国20多家连锁酒店企业签订协议定点销售,建立5家市外直销店直接销售;线上依托河套电商产业园、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自营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对接供应渠道,借船出海,推动了黄柿子产业持续发展,扩宽了产品销售渠道。
据了解,五原黄柿子温室种植平均亩收入4—6万元,最高可达8万元,大棚、明地平均亩效益达1.5到2万元,种植效益稳步增加,种植户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下一步,五原县将继续结合县域实际,做好乡村振兴产业规划,拉长产业链条,让五原黄柿子产业形成“拳头”优势,使产业经济向智慧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