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非常重要的生物标识,寒露时,最后一批鸿雁在天空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列从北方往南飞去。古人说,雁以仲秋时先到达南方者为主,季秋时后到达南方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指深秋天气趋寒,雀鸟陆续进林,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百花谢幕,但菊花却偏偏迎露盛开。《礼记》“月令”篇中便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鞠”即菊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说:“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满城尽带黄金甲”,说的便是寒露时节的菊花之盛。
那么,寒露时节有哪些习俗呢?
(一)秋钓边
寒露时节,天气告别炎热,阳光和煦,这段时节降温迅速,深水处太阳已经晒不透,使得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了“秋钓边”之说。
(二)吃芝麻
民谚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里说的“包”,主要指痤疮。中医认为,深秋时的痤疮多与肝气郁结、肾气亏虚、脾胃蕴热密切相关。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麻”,即芝麻。芝麻糕、绿豆糕等具有滋补肝肾、清理湿热、润肠通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寒露时节吃芝麻的习俗。
(三)饮菊酒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为“菊月”,是属于菊花的月份。在不少地区,有寒露饮菊花茶和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用菊花加上糯米、酒曲酿制而成,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年等功用,自古便被称为“长寿酒”。浙江温州人有寒露时酿菊花酒的传统,将初开的菊花和少许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中一起酿酒,到第二年寒露时才开坛饮用。
(四)赏枫叶
寒露时节,天高云淡,秋意正浓,是走出户外赏秋的好时节,于是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登高和赏红叶的习俗。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枫叶金秋的山间,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登高而望,满山层林尽染。
(五)农活忙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九月寒露天渐寒,整理土地莫消闲”。秋收过后,除播种小麦、采摘棉花、刨红薯外,还有翻地的农活要忙。此时温度在零度以上,土地没有冻结,易于使犁翻地,利用冬闲养养地。
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清,少雨干燥;北方深秋已至,露重夜凉,冬寒初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