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9月21日,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选育的耐盐碱水稻品种“龙稻21”经现场实收测产,在pH9.0左右的盐碱地上亩产达1017.2斤。
“龙稻21”
“龙稻21”测产现场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八里岗村东北中心千亩示范基地,土壤类型为苏打盐碱土,pH值9.0左右,盐度含量2.2‰,示范面积约3000亩。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院士,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占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梁正伟研究员等11位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选取长势均匀、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大面积实收测产。钱前院士作为测产专家组组长宣布“经过扣除杂质和含水量后,最后折合亩产508.6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龙稻21”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特性,并具有优质、高产等优良性状,建议充分发挥该品种优势稳步推进,使其在东北苏打盐碱地水稻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测产现场。
柏连阳院士说:“‘龙稻21’穗粒多、‘气质’好,东北中心审定推广的一系列耐盐碱水稻品种,从长远的角度看,发展潜力巨大。”在盐碱地上种水稻,既可改良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又能提升粮食产能,实现农民增收。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唐文帮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研究中心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做到“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双向发力,实现袁隆平院士生前锚定的8-10年内推广1亿亩,增产600亿斤粮食,多养活8000万人口的战略目标,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主任来永才研究员表示,“龙稻21”仅是盐碱地上孕育新生机的一个缩影,未来,东北中心在国创中心的支持下将继续加强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及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更多、更好、更优质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探索一条以龙江种业创新为引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提升盐碱地粮食产能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