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启动以来,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有序推进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强化技术指导、组织开展面上调查和重点监测、加强质量控制和数据管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发生情况初步摸清。开展质量控制是普查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是确保普查数据真实有效的关键环节。为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各有关单位多措并举,取得积极成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他们如何做的。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普查成效的重要保障。《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加强质量控制,要求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溯源制度,实行信息平台数据采集和审核实名制管理,确保全程规范化管理。要求各级普查机构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为了进一步抓好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农业农村部先后制定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面上调查质量控制工作方案》和《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重点调查质量控制工作方案》,明确质控流程与工作措施。
【资料图】
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生态总站)的组织下,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环保所)承担本次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工作。
生态总站处长黄宏坤介绍,为确保普查全程操作规范、数据可靠,本次普查严格实行全过程、全员、分级质量控制,面上调查按照国家层面按照5%的比例对各省的县级普查区随机抽查,重点调查按照0.5%的比例随机抽取点位,核查普查机构、人员资质、实施方案、普查过程、数据填报和汇总、标本制作和鉴定等情况。
“质量控制工作贯穿普查的全过程,涉及的环节多,参与的人员多,为了让大家真正明白质控流程和方法,我们从国家、省、市等不同层次开展了40余场质量控制培训,有力提升了各级普查人员质控的意识和质控人员的水平。”环保所研究员张贵龙介绍,为了更好地开展质控工作,成立了以普查专班和从各省遴选的专家为主的质控专家组,进行省份间交叉检查,充分保证质控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吉林农业大学韩梅教授和山东农业大学刘爱新教授作为质控专家组成员,分别随质控专家组参加了不同省份质量控制现场核查工作。每次现场核查结束后,他们都会由衷感慨,对其他省份普查工作进行现场质控,不仅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做法,还有助于提升本省质控工作水平。
截至目前,质控专家组已基本完成全国各省份的现场质控,正在指导地方完成数据填报和审核工作。各省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按照国家层面出台的质量控制技术规定开展了行之有效的质控工作。
浙江省按照“谁普查谁负责、谁质控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成立各级质控工作领导小组,有效落实质控工作责任,依托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组织开展2轮省市县三级质控,在县级自查基础上,各设区市组织县级交叉质控,省级委托第三方质控单位,每轮抽取20个县(市、区)开展质控核查,质控覆盖率省级超45%,市、县均达100%。
江西省采取以省级专家分片区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培训为基础,采用“一周一通报、边普查边质控、数据集中审核”等方式,做到重点调查与面上调查、纸质记录与系统填报、实地点位调查和日常梳理总结三个齐头并进,保障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广东省以国家质控团队辅以省属农业重点高校共同协调开展普查质量控制工作,质控队伍采取“1+3”的组合方式,即一个质控组长,和植物、病虫害、水生动物三条线专家。实施方式上做到“市县全覆盖,物种全覆盖,要点全覆盖”三覆盖,进展上做到实时反馈,立行立改。
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做好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质控体系,成立了由国家和区内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组建的13个质量控制专家审核队伍,自行设计投用的普查数据采集系统对加强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质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藏自治区通过搭建自己的普查组织管理平台,创新形成了“踏查点拍照—专家系统鉴定”普查模式,保证全程痕迹化管理,确保物种识别质量和数据真实性,达到采集过程可追溯,实现对普查作业现场实时监测和督导,确保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纠正解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