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香榧,这个曾经陪伴了中国人民数千年的珍贵树种,拥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用途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植物,香榧不仅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关于香榧文字的记载可以追溯于公元前2世纪初的《尔雅》:“皮似杉而异于杉,彼有美食而木有文彩,其木似杉,其果似桐,绝难长,木有牡牝,牡有华而牝者实,开黄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于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而壳薄,其仁黄白色可生啖,并可焙收,以小而心实为佳,一树不下数百斛。”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香榧外形与杉木相似但与杉木又有所不同,它的果实则与桐木的果实相似。香榧的生长非常困难,因为它分雌雄树,雄树开花但不结果,它的果实与枣子大小相近,果核比橄榄更长,果有些带尖,有些不尖,壳薄而内部果仁呈黄色,可生吃或焙炒食用,一棵香榧树上的果实不少于数百斛(一斛为50升)。
我国栽培香榧树的历史至少已有二千多年。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香榧的记载。“榧亦作斐,其木名为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疗寸白虫,消古,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助阳道”。
而在北宋时期,香榧已被视为珍果出现在公卿士大夫餐桌上,被列为朝廷贡品。北宋诗人苏轼更是在“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的诗中写道:“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一时传为佳话。
苏轼将香榧比作玉山果,认为它像金盘一样闪耀着光芒。他在送别时将珍贵的香榧送给了客人,祝愿他们也能像这些果实一样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德行以及像坚硬的木头一样坚强、不屈服于困难。
宋代诗人何坦在《蜂儿榧》中写到:“味甘宣郡蜂雏蜜,韵胜雍城骆乳酥;一点生春流齿颊,十年飞梦绕江湖。”来赞美香榧的味、韵、香。
追溯香榧的千年渊源,不仅是对一种香榧的历史回顾,更是对中华文化和智慧的探索。香榧种植代代相传,至今,香榧更是驰名中外,香飘寰宇。
关键词: